本报讯(记者孙宏阳)今年以来,市交通委加快推进30项市级疏堵工程建设,通过优化道路进出口、改造路口、完善慢行系统等举措,“一街一策”开展交通综合治理。据介绍,30项市级疏堵工程将于本月底全部完工。明年,本市将继续实施疏堵工程,并进一步优化快速公交专用道使用时间,提升道路使用效率。
石景山区金安桥轨道微中心是地铁6号线、11号线、S1线三轨换乘核心区域,地铁站8个出入口分列于古城街道与金顶街街道,同时叠加多条公交线路,导致金安桥路口高峰时段人车流量大、混行抢道问题突出。为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两街道联合石景山区城管委共同推进路口改造,该项目也被纳入全市首批综合型轨道微中心建设项目。为提升出行效率,该项目建设了“口”字形钢结构天桥,以实现三维立体换乘。具体来讲,桥梁体系分为三层:一层可换乘地铁,同时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二层为行人过街层;三层可换乘快速公交。
大兴区京开辅路是重要干线公路。过去,从高米店收费站出口至京开西辅路段,5条机动车道锐减至2条,无形中造成了交通瓶颈,早晚高峰拥堵严重。为破解这一难题,高米店街道会同大兴公路分局、大兴区城管委等相关单位,实现规划、建设、管理全链条衔接,经多轮研讨确定车道拓宽改造方案,将京开西辅路(北向南方向)现有两车道拓宽至四车道,同步优化金星桥路口交通组织。改造后,京开西辅路(北向南方向)高峰小时通行量从1200辆提升至2400辆,拥堵指数下降45%,排队长度从1.8公里压缩至0.5公里以内;金星桥路口的车辆平均等待时间从3个信号周期缩短至1.5个,区域路网整体运行效率提升20%以上,道路通行能力、安全性和环境品质显著提升。
今年计划完成的30项市级疏堵工程,重点围绕桥下空间动态交通组织优化、重要拥堵节点治理、医院周边过街设施无障碍功能完善等任务,采取路口渠化改造、道路进出口调整、瓶颈路段拓宽等措施,综合治理交通热点区域,改善拥堵状况。截至目前,已有28项工程完工,剩余2项(北二环外环德胜门桥东进出口调整、长春桥路与西三环路交叉口调整)将于11月底前全部竣工。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交通部门将会同各区因地制宜深化“一街一策”交通综合治理,持续优化桥下空间动态交通组织,提升桥下路口通行效率;逐年分批推进医院周边过街天桥增设电梯工作,完善过街设施功能。此外,明年还将进一步优化快速公交1、2、3号线路的公交专用道使用时间,提升道路使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