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杭州日报
他是一位医生,他曾是一位外卖小哥,如今毫无关联的两人同台竞技。比什么?比诗词!
这位曾做过外卖小哥的男子叫雷海为,另一位是刘建华医生。近日,两人在德寿宫的一场浙江诗词大会中,“打”得有来有回。
短短一分钟时间,两人连续用诗词精彩攻防。从西湖转到新安江,再到“黄河之水天上来”,两人几乎不留思考时间,精彩至极。
雷海为,大伙儿可能比较熟悉,多年前获得全国诗词大赛冠军时我们曾报道过。>>此前报道
而这位刘建华除了拥有海纳百川的诗词库,他那两撇小胡子也令人印象深刻。打听之后才知道,他是浙大一院肝胆胰外科的一位主治医生。本月初,他在2025“浙江诗词大会”的杭州赛区决赛中一举夺魁。
放下手术刀就是诗词高手,满满的反差感。

拿下浙江诗词大会总冠军
留胡子是向苏轼致敬
诗词是兴趣 行医救人是职业和使命
前几天,记者来到浙大一院寻找刘建华。几个年轻人跟在一位手拿平板电脑的医生身后,穿梭在住院病房之中,走得飞快。等回到办公室,医生口罩一摘,看到这把胡子,就知道找对人了。
刘建华步伐快,语速也快。“我两三年前开始蓄须,起初是想向苏轼致敬。没想到留起胡子,感觉气场也足了,还有病人喊我‘大夫’。”
尽管拿下了浙江诗词大会总冠军,但刘建华的日常工作一点没耽误。
“我学习诗词是利用休息时间和别人刷手机的时间,不影响正常工作。”刘建华说,“科室里日常手术很多,平时还要门诊坐班,住院查房以及带教,每天的日程都很紧凑。”
肝胆胰外科收治的病人中,疑难杂症的患者比例不少。“医生的同理心都很丰富,面对一些危重症病人,心情难过和无奈在所难免。”刘建华讲,“进入古诗词的世界,是我工作之外最重要的调剂方式,但诗词不是生活的全部。”
和刘建华接触过的人都觉得,他不仅有一颗“医者仁心”,更有文人墨客的那份豁达与洒脱。
常有人问他,既然那么喜欢诗词,会不会不做医生去当一名教师或者文学研究者?刘建华说:“把爱好当职业,就像把最爱的歌曲当成起床闹钟。保持一定距离,才能长久热爱。”
向往诗词中的烟雨江南 高考后果断选择浙大
记诗词的秘诀 竟然是手机小程序
1988年出生的刘建华,老家在河北。他说,喜爱古诗词,是被爷爷带入门的。
“那会字都认不全,肯定不知道在读什么啊!”他说,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爷爷要如此“拔苗助长”。
好在刘建华的记忆力相当出色,中学时,语文课本上的古诗词他只花了半星期,就能全部掌握背诵。
高考放榜后,刘建华以河北省两百多名的成绩,考进浙江大学医学院。
“有太多的诗告诉我,一定要来‘风景旧曾谙’的江南看看。所以高考填志愿时,我果断选择浙大,来杭州。”
多年来,诗词一直只是他个人的兴趣,冷门、小众。当他在电视上看到诗词大会的节目后,有了参赛的念头。
看书之外,刘建华备战比赛的方式,很多人都想不到:利用手机,碎片化学习。说到这,他拿出手机,熟练地打开小程序。
“这几款诗词小程序,随时随地能学。比如等电梯,午休以及通勤的时候,我就拿出来答答题。抓紧一切零碎时间,也就是欧阳修说的‘三上之功’。”刘建华说,“前提是每日不断地坚持,我把想背诵的诗词导入小程序,直到熟背后再换别的内容。”
浙江诗词大赛夺冠前一年,刘建华把《浙路诗心》书中近400首古诗上传,并花了一年时间掌握所有诗词,每一篇都烂熟于心。他说终于明白了爷爷的用心:“以前死记硬背的内容,随着成长慢慢领悟,而且记得更深刻。”
诗词高手不是文科生的专属
“高手榜”的职业出乎意料
近些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以及“诗词大赛”四处落地,诗词爱好者也从过去的小众群体,慢慢走上台前。
刘建华说,参加诗词大赛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学背诗词的过程,不仅能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对人的文化修养也是一种提升。”
几年前,刘建华建了一个诗词群,如今群里已有两百多位群友,他们大都是全国各地诗词大赛的冠军,或者是入围决赛的高手。大家在群里相互切磋,相互“较劲”。
记者好奇提问,诗词群里是不是语文教师或者从事古代文学的研究者居多?
“古诗词爱好者中的高手,很多都不是文科生。”刘建华说,“比如我们群里积分的前几名,一位是我的学长,如今是物理教师,还有教经济学的教师、律师、金融从业者......包括,你们曾报道过的雷海为也是群里的一员。”
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年轻人热爱中国古诗词,从千年前的文字中汲取精神力量。最近几年,刘建华的群聊里也加入了不少“00后”。
采访途中,刘建华的电话突然响起,护士台来电,要请他为明天手术的病人再做检查。刘建华起身套上白大褂,突然想起什么,讲了句:“最近我还在和人工智能比‘飞花’,试着和它PK诗词。”
“现在AI那么厉害,拼不过的吧?”记者问。
刘建华拉了拉口罩,双眼眯着笑道:“你猜最后谁赢了?”
记者 李维和 邱泽楷 视频剪辑 石擎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