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路炳阳 沈阳 南宁 乌鲁木齐报道

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金秋时节,广袤的东北大地生机盎然。11月4日11时,通化站站台上,工作人员正将装满人参、鹿茸、灵芝孢子粉等特色货品的快件搬上G944次高铁列车。作为高铁快运“新成员”,沈佳高铁沈白段在开通满月之际,迎来了“双11”网购高峰期的运输考验。
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沈阳局”)持续优化运输组织,沈佳高铁沈白段开通首月累计安全运送旅客超66万人次。与此同时,秋粮正源源不断从田间运往粮仓,冬季供暖用煤运输也在安全高效推进。
路,是交通系统的核心载体,更是政策落地的生动缩影。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等重要原则,正在万里铁道线上落地生根。
路网密布 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国铁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102项重大工程涉铁项目高效推进,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6.2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总里程4.8万公里,覆盖全国97%的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城市,全国19个主要城市群均已实现高铁连通。
“十四五”时期,国家铁路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着力填补西部“留白段”、补齐通道“缺失段”、打通路网“瓶颈段”,持续提升铁路基础设施能级。
拉林铁路结束了藏东南地区不通火车的历史,和若铁路补齐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最后一段“弧线”,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如期建成……“十四五”时期,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快速增长至6.6万公里。
不只西部,龙龙高铁梅龙段、沪苏湖高铁、襄荆高铁、沈佳高铁沈白段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北京丰台站、广州白云站、重庆东站等新站顺利“开门迎客”,包银高铁包头至惠农段、南凭高铁崇凭段、西延高铁加速推进。“十四五”时期,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到4万亿元,铁路把广袤的华夏大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紧密连接起来。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开通运营,让彭水迈入“高铁时代”,这让在乌江边长大的万足镇农民赵顺发激动不已。“以前到重庆主城区要一两天,现在只要40分钟,我一定要去感受一下这个速度。”他回忆,50年前,自己第一次走出彭水,乘坐的还是乌江上的木船。
依托发达路网,货运通道也在高效运转。
新疆地处中国西部,既是“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更是疆煤外运的始发地、中国能源保供的重要基地。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95306货运物流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洋对《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新疆铁路坚持对外开拓市场、对内协调产能运能,围绕疆煤外运1亿吨目标,推进疆煤入豫、入渝、入滇,将煤炭运输到站范围扩大至四川、云南、湖南等10余省份、68条流向。截至11月10日,新疆铁路累计发运出疆煤炭8164万吨,同比增长6.9%,运量创历史同期新高。“今年,新疆铁路货物发送量比去年提前19天突破2亿吨。”刘洋说。
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如强劲的动脉,将为“十五五”时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交通动力。
列车大集 铺就乡村振兴路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铁路帮扶工作指明了清晰方向。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铁路网,不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支撑,更让民生的温度在万里钢轨间绵延传递。
初冬的清晨,通化站站台上,几位挑着扁担的农民正在候车,竹筐里满是秋季采摘晒干的山野菜。“我们坐4245次列车去松江河赶集,这些山货可受欢迎了!”他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我们充分发挥铁路行业优势,用心开好公益性‘慢火车’,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铁动力’。” 国铁沈阳局长春客运段段长马涛说,“如今,公益性‘慢火车’已成为沿线群众不可或缺的便民车、致富车。”
这趟往返于通化与之间的4245/4246次列车,已服务沿线群众50年。如今,它被赋予了新使命——“列车大集”,为村民开辟了全新的销售渠道。村民们清晨乘车,带着自家产的农副产品、山货在车上售卖,傍晚再乘车返回,便捷又高效。
铁路不仅在运输领域承载着乡村振兴的,铁路志愿者在民生保障、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同样温情常驻,点亮了一盏盏希望之灯。
“我们的教室好明亮!”10月27日早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老堡乡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吴川打开教室灯后,惊喜地感叹道。
10月24日清晨,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供电段“一路阳光”志愿服务队沿着蜿蜒山路走进老堡乡中心小学,映入眼帘的是墙上老化的线槽、绝缘层破裂的线路,墙角的配电箱盖板缺失,露出锈迹斑斑的接线端子。柳州供电段青年志愿者肖美斌说:“这些线路至少用了10年,存在严重触电和火灾隐患,今天我们要将这些隐患全部消除。”
老堡乡中心小学建成时间较早,现有学生380余名,其中留守儿童占比超八成。肖美斌发现,宽敞的教室里,桌椅却都聚集在中心位置。经询问校长得知,教室灯光亮度不足且数量较少,导致四周角落昏暗无光,孩子们写作业时常要凑到灯管下才能看清字迹。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线路改造,志愿者们共对6个教室进行了电气消防排查,并增加LED灯管20个。
夕阳西下,教学楼里灯火通明。“等孩子们周一回来,就能在更安全、更明亮的环境里学习了。”南宁通信段志愿者熊亚丽在进行最后一个教室的灯光开关试验时说。
近年来,国铁集团铁路帮扶工作已连续7年获得中央考核“好”的等次,“铁路+农文旅”模式先后获得全球最佳减贫案例、世界旅游联盟优秀乡村振兴案例、全国定点帮扶十大典型案例,不断交出亮眼答卷。
潮头引领 科技支撑路网建设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被称作“全球最快高铁”的CR450动车组样车传来新消息——试验期间跑出动车组单列时速453公里、相对交会时速896公里的最新纪录。“十四五”时期,中国铁路依靠自主创新,持续巩固扩大世界领跑优势。
目前,CR450动车组样车已完成型式试验,进入运用考核阶段,中国在世界上首次构建时速400公里动车组顶层指标体系和技术指标体系。
不只CR450动车组,基于复兴号技术平台研制的“澜沧号”中老铁路列车、雅万高铁高速列车、匈塞铁路高速列车陆续亮相海外,在更大范围的世界舞台上,擦亮了中国高铁“亮丽名片”。
长江入海口,一条水下隧道正书写新的传奇。全长14.25千米,集“长、大、高、深”于一体的沪渝蓉沿江高铁崇太长江隧道,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隧道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掘进,施工过程集齐了包括智能感知在内的九大智能建造技术最新成果。建成后,我国将迎来首条过江不减速的长江隧道。
中部地区,郑渝高铁襄万段穿越秦巴山脉与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桥隧比高达98%,小三峡隧道、奉节梅溪河双线特大桥等重难点工程相继建成,让“蜀道难”成为历史。
高寒地区,研发投用耐低温轨道与接触网技术,让高铁动车组在极寒天气里依旧平稳运行。截至2025年6月,世界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累计发送旅客超10亿人次,彻底打破了“高铁无法适应高寒环境”的认知。
在此基础上,依托国家铁路丰富的运营和试验场景,国铁集团着力打造铁路原创技术策源地。截至2024年年底,中国铁路累计主持参与UIC、ISO和IEC国际标准制定修订项目300余项,UIC高速铁路领域系统级国际标准全部由中国铁路主持制定。
行至“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恰逢世界铁路诞生200周年。站在这一特殊节点回望,中国铁路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技术飞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十五五”的奋进号角,国铁集团将全力确保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铁路企业,基本实现铁路现代化,充分发挥铁路在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中的先导和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