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杨井鑫 广州 珠海报道

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更加凸显。全会将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同时强调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在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与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之际,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格局的破局之道。而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液”,在支持科技创新、培育孵化,乃至企业转型升级中持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如何通过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金融又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为探寻答案,《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期走访了广东能源集团、珠海格力集团等企业,深入调研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与样本经验。
布局新赛道
作为广东省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省属能源企业,广东能源集团是广东省推动能源转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主力军。据了解,该集团“十五五”时期的工作要求是,全面推进“123高质量发展战略”,奋力在建设现代化能源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当先锋、做主力、作表率。作为集团内部非银金融机构,广东能源集团财务公司始终以服务集团战略为使命,充分利用产业背景与金融能力,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注入金融动能。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广东能源集团积极践行“双碳”战略和新发展理念,努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并已在风电、储能、固碳技术等多方面开展布局。
广东阳江正加快建设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基地,预计到2026年,阳江海上风电并网总装机有望突破1300万千瓦,成为全国首个规模超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年发电量可满足大湾区1000万户家庭清洁用电需求。广东能源集团作为全国最早从事风电开发的能源企业之一,积极参与阳江地区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包括阳江青洲海上风电在内的项目是集团向蓝色海洋发展新能源的重点项目。
记者了解到,青洲海上风电项目于2022年动工,当前项目建设总体处于收尾阶段,目前发电已经投入运营。该项目是国内首个批量化应用单机容量11兆瓦风电机组的百万级海上风电项目,项目全容量建成投产后,每年可为社会提供清洁电能约36亿千瓦时,可节省标煤消耗约10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78万吨,将有力推动粤西地区高质量发展,助力广东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广东能源集团财务公司董事长邓东伟表示:“海面风阻小、风速高、风向稳且靠近东部负荷中心,就近消纳使得海上风电成为新能源发展新蓝海。当海洋的风变成大湾区的电时,每一片风叶转动的背后都需要资金保障。作为最贴近产业实体的金融机构,广东能源集团财务公司推出的项目前期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和融资置换‘组合拳’,对海上风电的投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
据介绍,大型项目融资启动及对接银行普遍需要3—6个月,而作为企业集团“内部银行”,财务公司充分利用信息流、资金流和决策流的优势,可通过项目前期贷款助力项目提前启动,后续再以固定资产贷款来推进项目建设,并在项目顺利进行时与银行贷款置换,切实将资金用在了项目的“刀刃”上。
除了海上风电技术应用之外,广东能源集团还积极布局全固态电池新赛道。所谓全固态电池,是以固体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的新一代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电池成本降低25%的特点,被视为纯电动汽车的突破性技术,其续航里程可达传统液态电池的2倍。
2025年9月30日,广东能源集团入股固态电池领域领跑者之一的北京卫蓝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广东卫蓝生产半固态电池,持续完善能源领域战略性新兴技术发展布局。广东能源集团财务公司自成立以来,为了更好地服务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保持战略协同,财务公司一方面充分发挥增信功能,增强市场信心,主动对接引入外部金融资源,帮助广东卫蓝提升信用评级,协助落实授信额度,并进一步扩大外部金融资源对接范围。另一方面量身定制融资服务方案,打通资金链“堵点”。同时,稳步推进广东卫蓝授信工作,助力公司夯实资金基础、激活生产效能。此外,还积极为公司精准挖掘新能源生态圈中项目客户需求,帮助企业拓展市场。
全面落实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离不开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需要大力推进新型储能发展。“储能产业在广东是万亿级的市场。财务公司为集团成员单位的投资运营和技术探索都提供了一个资金保障。从角色来看,财务公司不仅是发挥传统信贷支持的作用,而是与客户发展成为共同探索技术前沿的同行者。”邓东伟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广东能源集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2024年年末,共建立省市级研发机构29家,研发投入高达20.9亿元,重点在氢能、固态电池、智慧能源、碳排放及资源利用等产业技术端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攻坚和成果转化,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邓东伟称,未来财务公司将通过融资创新,进一步优化集团公司及成员单位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助力集团产业发展,推动产融结合。
华丽转型
“华发集团其实最早起步是在房地产。这些年一直在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战略,已经从单一的区域性房地产企业,发展成为科技、城市和金融三大板块齐头并进的综合性集团。”华发集团财务公司总经理姚炜表示。
姚炜介绍,近10年,华发集团主要经营指标实现10倍以上增长。截至 2025年6月底,集团资产总额约7500亿元。“房地产板块的营收目前占整体营收比重不到50%,而作为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板块增长不断提速。财务公司的角色则是配合集团战略,提供流贷、并购贷款、票据等综合金融服务。”
2023年5月,珠海尚方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尚方”)在横琴注册成立,这是一家专注于光伏发电、智慧能源管理的初创科技型企业,立足于户用与工商业屋顶光伏、储能及智慧综合能源业务。
“作为一家科创型企业,珠海尚方在江苏、湖南、广西等地都有一定业务量。但是该公司在银行融资却很难。”姚炜表示。
姚炜介绍,由于是新建企业,大多数银行给到珠海尚方的贷款规模也就1000万元左右,这样的资金量对正在抢占市场的科技企业来说是杯水车薪。华发集团财务公司在了解到珠海尚方的业务布局及发展战略后,于2023年11月,率先给予其1亿元综合授信额度支持。2024年2月,鉴于珠海尚方业务处于快速扩张期流动资金明显不足,华发集团财务公司将珠海尚方综合授信额度调增至5亿元,有效满足了企业快速扩张期的融资需求。
另外,华发集团财务公司对珠海尚方这类科创公司,还创新运用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凭借珠海尚方拥有8件核心专利,华发集团财务公司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专利价值进行估值,确定质押率为59%。
以专利权质押于2024年12月向珠海尚方下属公司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成为绿色金融与知识产权融合的创新范例,切实响应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横琴金融30条”。
据了解,2023年至今,华发集团财务公司向珠海尚方及其下属公司发放绿色贷款39笔,金额合计11.27亿元,为珠海尚方业务规模的迅速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企业的营收规模从2023年的8858万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30.18亿元,营收增幅高达3307.09%。
据测算,财务公司授信已支持珠海尚方5000个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预计年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12万吨,为单个光伏屋顶农户增收约2400元/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1年年末,国家海关总署发布了《关于深化海关税款担保改革的公告》,允许一份海关保函可以同时在全国海关用于多项税款担保业务。华发集团财务公司积极把握政策精神,第一时间与拱北海关进行对接,迅速完成了资质准入工作,并于2022年二季度,为成员单位华发商贸成功落地了首笔海关关税税款保函。该业务的成功开展,不仅有效降低了成员单位的资金占用,还通过“当地审批、全国通用、先放后税”的模式大幅提高了货物通关效率,是华发集团财务公司贯彻“稳外贸、促发展、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服务成员单位的有效业务抓手。
“‘十五五’时期,华发集团的发展环境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也是集团转型升级的关键5年,集团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持续深耕科技、城市、金融三大产业领域,朝着科技创新、产业引领的全国领先企业奋勇迈进。”姚炜表示,未来5年,财务公司的角色就是为集团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提供金融保障,以更加专业高效的金融服务为集团的跨越发展注入更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