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转自:中国电力新闻网
中国能源新闻网通讯员杨宇辰 记者莫非
秋意散尽,朔风渐起,凛冽寒意悄然来袭。从漠河的林海雪原到江南的烟雨街巷,从蒙东的辽阔草原到川蜀的丘陵盆地,千家万户对温暖的期盼,正转化为能源保供战场上最紧迫的号角。在这寒冬时节,国家能源集团各条保供战线上却处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井巷深处,机械轰鸣不绝于耳;运输动脉,奔涌铁流川流不息;电厂厂区,机组运行昼夜不停,这冲天斗志与拳拳之心交融共鸣,化作源源不断的暖流,涌向千家万户、点亮烟火人间。
进入冬季,面对严峻神圣的保供职责,国家能源集团锚定“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核心目标,深入发挥一体化保供能力,充分释放优质产能,坚持“以煤定电、以热定电”,全力以赴保产量、保供应、保民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扛起保障迎峰度冬用能需求,守护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保产量,筑牢能源保供产能支撑
面对保供重任,国家能源集团将保持煤炭稳产高产作为首要任务,重点强化煤炭资源组织,加大外采和储备力度。10月以来,已向全国供应商品煤近亿吨,同比增长2.2%,蒙东东北等关键区域稳步提升库存,全力保障资源充足。联动运输环节,通过精细化管理深挖产能、筑牢运输防线,一体化煤炭出区装车量屡创新高,10月日均完成107万吨,创同期最好水平。以煤电路一体化的协同优势,为迎峰度冬能源保供提供坚实支撑。
10月下旬,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迎来大范围降雪降温天气。集团所属雁宝能源持续优化生产系统运行组织,科学调配采装运各环节,所属露天煤矿全力加大剥离量,通过优化采剥方案、增加作业设备,实现了开采效率的大幅提升。作为集团煤炭生产的核心力量,集团所属神东煤炭坚守“保安全、保均衡、保供应、保效益”四大原则,13座主力矿井开启了精细化生产模式。针对采掘接续、采面配比、预防性检修等影响产量的核心要素开展精细化调整,在严守安全红线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实现稳产增产,10月以来,累计完成煤炭产量超2000万吨。
“入冬以来,我们严格执行“三班倒”工作机制,检修班组锚定设备安全运行核心目标开展全面排查维保,两个生产班组开足马力满负荷攻坚生产。虽然辛苦,但想到千家万户的暖气都靠这些煤炭,就觉得浑身有劲儿。”这是神东大柳塔煤矿综采五队采煤班班长麻连强对保供工作最质朴的理解。
煤炭“产得出”,更要“运得到”。在集团横贯东西的千里大动脉上,钢铁巨龙昼夜不息。集团所属朔黄铁路结合往年防寒过冬工作经验与本年度运输生产实际,提前开展天气趋势研判、风险隐患排查与应急方案完善,以“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的务实作风迅速打响防寒过冬“攻坚战”。该公司汲取历年防寒过冬经验,结合本年度运输实际,提前研判天气趋势,排查风险隐患,完善应急预案,以“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的扎实作风,打响防寒过冬“主动仗”。
作为“北煤南运”枢纽港,集团所属港口公司黄骅港务针对冬季保供特性,梳理翻堆取装全流程薄弱点,制定防冻保温预案,开展入冬前设备专项排查及防冻物资补漏,加密堆场冻块与翻车机格栅巡查,严防冻块影响装卸作业,扎实推进常态化保暖保供工作。10月,黄骅港煤炭卸车量完成1809.1万吨,装船量完成1825.8万吨,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保供应,托稳迎峰度冬供电大盘
面对入冬以来不断攀升的用电需求,供电机组迎来全年运行的负荷高峰,国家能源集团立足“以煤定电、以热定电”原则,统筹南北方电力需求差异,通过设备升级、隐患排查、优化调度等举措,让每一台发电机组都满负荷、高质量运行,保障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无忧。10月以来,集团发电量同比增长5%,刷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为应对冬季供电挑战,集团所属江苏公司全面加强机组运行维护,深入开展隐患排查专项治理,确保设备可靠运行;精准做好燃煤库存管理与配煤掺烧,保障机组“口粮”充足;严格执行调度指令,优化运行方式,全力提升机组顶峰能力。11月份,该公司累计完成发电量21.54亿千瓦时,为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注入汩汩动能。
在迎峰度冬的关键时期,集团所属浙江公司新增一件保供“利器”。11月3日11时18分,随着最后一项测试数据达标,浙江北仑电厂的9号机组机组圆满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也标志着该电厂一期节能减排改造项目全部完工。走进机组控制室,崭新的控制面板上数据清晰直观,相较于改造前,新机组的供电煤耗大幅下降,环保指标也实现全面升级。截至11月10日,北仑四发累计发电已达31.07亿千瓦时,在华东地区迎峰度冬的关键时期,这座现代化电厂正以“压舱石”“稳定器”的姿态,为区域电力供应提供坚实保障。
在宁夏腾格里沙漠,一望无垠的光伏板蔚然壮阔,将西北地区的煦暖阳光转化清洁电力,在电花闪烁中直抵三湘四水。自“宁湘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建成以来,集团所属依托沙戈荒基地新能源发电优势,持续向用电需求旺盛的湖南地区输送绿色电力,截至11月10日,累计送电量已超12亿千瓦时,不仅有效缓解了湖南冬季工业生产与居民采暖叠加的用电压力,填补了区域电力供需缺口,更以零碳排放的特性,成为跨区域电力保供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的生动实践。
保民生,传递民生关怀暖冬温度
蒙东和东北地区是冬季能源保供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着当地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在该区域,国家能源集团是煤炭资源、电力、热力供应的主力军,同时也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依托“煤电热一体化”优势,集团提前部署供热筹备工作,截至11月10日,供热机组已全部做好供热准备,64%已顺利开栓供热。通过设备升级、管网改造、服务优化等多项举措,将暖流精准输送到千家万户,用贴心服务解决群众用热难题,让这个冬天既有温度更有温情。
10月29日,沈阳的清晨还带着深秋的凛冽寒意,市民张大爷家的暖气片已经泛起了暖意。这天,辽宁热力公司比预定供暖日提前3天启动供热,满载热水的管网穿梭在城市地下,为20万户家庭送去第一缕冬日温暖。为确保供暖质量,该公司早在夏季就启动了“冬病夏治”工作,技术人员对供热热源、管网等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在老旧小区,施工队伍对老化的管道进行更换,对安全阀进行精准校验;在调度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远传系统实时监测每一段管网的运行状态。“以前每到冬天都要担心暖气不热,今年提前供暖不说,家里温度一直很稳定,太贴心了。”张大爷抚摸着温热的暖气片,脸上满是笑容。
10月14日,随着大柳塔热网汽侧系统成功投运,集团所属内蒙古公司的18台机组和6个新能源供热项目全部投入运行,为4355万平方米的区域提供热源,惠及32万余用户。为提升供热精准度,该公司推动供热管网智能化升级,更换的智能流量计能够实时感知管网运行状态,让调度人员可以根据气温变化精准调控。住在的王奶奶一家对此深有感触:“今年家里的温度一直很均匀,不像以前忽冷忽热,听说都是这些新设备的功劳。”
集团所属黑龙江公司则聚焦“不热楼”改造这一民生痛点,统筹推进供热保障各项工作。组建3支专项工作组,以换热站为单元开展注水作业和巡查。在哈尔滨市平房区,检修人员正在更换老旧管网,3163米新管道将替代原来锈蚀严重的旧管道,从根源上解决供热不畅问题。“以前我们楼冬天温度只有十七八度,在家都要穿厚棉衣,这次改造后终于能暖和过冬了。”居民李女士看着施工进度,难掩期待。目前,黑龙江公司已完成66座热力站和1座回水泵站的系统检修,18座换热站顺利完成注水试压,为冬季稳定供热打下坚实基础。
寒风渐紧,暖意愈浓。国家能源集团依托一体化协同优势,在能源保供中夯实支撑,在民生服务中传递温情,以扎实举措和务实行动,保障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温暖、祥和的冬季,为守护国家能源安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提供坚实的能源支撑。
责任编辑: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