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兴义二中举办以“薪火相传,加油青春”为主题的第五届体育节。矫健的身影、专注的目光、震天的呐喊,共同构成一幅活力奔涌的画卷。
兴义二中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学校文脉悠远。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学校一直重视体育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特别是2022年6月被贵州省教育厅批准为“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学校后,更是把体育的育人功能发挥到极致。“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年举办体育节”成了定律;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开展“大课间”、开放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场馆,组织体育社团活动,拓展锻炼的时间与空间,让“锻炼身体”的行动,内化为生活习惯,“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在学校得到了深入践行。
竞技场:体育精神的接力
“呯!”发令枪响,一道道身影如离弦之箭射出……高三(8)班的王国楠同学在百米短跑中第一个撞线,成绩为11分41秒。他接过同学递来的班旗,奋力挥舞。这面旗帜,由上一届学长亲手授予,上面还留着上一届参赛者的签名。“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像一种仪式。学长说,要把不畏强手的气势传下来,我感觉跑的时候,不只为自己,也为这个集体的荣誉。”他面对学校广播社的采访时激动地说。
体育组组长杨老师介绍,男子百米的校纪录已经四年没人破了,但每年都有学生向它发起冲击。我们举办体育节的初衷之一,就是让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像火炬一样,在一届届学生手中传递下去。
这种传承,在细节中处处可见:开幕式上,高三学生表演的舞龙舞狮,套路是跟已毕业的学长学的;志愿者团队里,高二学生熟练地带领高一新生布置场地、维持秩序;看台上,高年级与低年级组成的“联合啦啦队”口号整齐划一。德育,在这身体力行的榜样示范与团队协作中,悄然生根。
开幕式:艺术与体育共舞
每届体育节的开幕式,是体育节的重头戏之一。对于“出场式”,各班都精心构思、策划、排练,想方设法在短短的5分钟时间内夺人眼球,充分展示班级精神和团队才艺。本届运动会开幕式上,各班出场表演,更是异彩纷呈。老师和学生互动,美育与体育共舞。高二(1)班的“舞狮舞龙”出场式上,身着民族服饰的学生,簇拥一对雄狮和两条盘龙,顿时鼓锣齐鸣,雄狮腾挪跳跃,飞龙迂回盘旋,其余队员应着音乐跳起民族舞蹈。龙狮配合默契,队员舞姿优美,裙裾飘飘,佩饰作响,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紧接着出场的有“服装表演秀”班级,有“街舞秀”班级,有古戏曲“生旦净丑表演秀”班级,有“动物卡通表演秀”班级……班级出场式表演,融体育与艺术为一体,整合了历史、文学、美术等多学科元素,构思新颖,形式活泼,色彩艳丽,给人美的享受。体育节,同样是智慧闪耀的舞台。
校长郭书航说:“我们追求的,是德智体美劳的有机融合。赛场上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配合,既是体育的竞技,也是团队精神的展示,更蕴含着智慧的较量与品格的磨砺。”
赛场内外的别样风景
若将激昂的竞赛比作体育节的主旋律,那么“美”与“劳”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华彩乐章。看台一角,美术社团的同学们支起画架,捕捉着运动中的力与美。速写本上,冲刺时绷紧的肌肉线条、跃起时舒展的身姿、获胜时绽放的笑脸,都定格成生动的艺术瞬间。与此同时,校园广播站传来播音员声情并茂的稿件朗诵,他们将赛场动态转化为优美的文字,用声音传递激情。这些,是“美育”的现场教学。而在赛场内外,另一群默默付出的身影,则是对“劳育”最朴实的诠释。学生志愿者们搬运器材、清扫场地、引导秩序,汗水浸湿了衣背;各班成立后勤保障小组,将饮用水、应急药品安排得井井有条;比赛结束后,同学们自觉将所在区域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开始觉得志愿者工作有点累,但听到运动员对我们说‘谢谢’,看到比赛因为我们的付出而顺利进行,特别有成就感。这让我理解了,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奉献的美。”志愿者们说。
“体育节的意义,早已超越奖牌与名次。它像一个微缩的社会实验场,让学生在其中预演未来,全面发展。”兴义二中党总支书记金内梅老师说。
在运动会上,有人发现了自己的领导才能,有人学会了如何面对挫折,有人在团队中找到了归属感,有人通过志愿服务理解了责任与担当。百米冠军王国楠,在赛后主动搀扶扭伤脚的对手前往医疗点;啦啦队的同学们,主动引导家长群有序离开校园;志愿者为赛后运动员送水送药,提供恢复建议……体育的竞争性,最终导向的是互助与共情。
夕阳西下,第五届体育节在颁奖典礼的欢呼声中落下帷幕,但“薪火相传,加油青春”的旋律仍在回荡,在一届届学子手中传递,照亮他们的青春征途,也照亮教育回归育人本真的方向。(通讯员 刘兴荣)
二审 邓涵予
三审 彭原清
原标题:薪火相传 加油青春 来源:黔西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