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革新 提质增效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转自:中国政府采购报

节能革新 提质增效

——四川省广安市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保障公务出行新路径

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保障公务出行,是新时代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有效破解基层公务出行难题的主要路径,更是落实勤俭办一切事业要求的有效抓手。2023年3月,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四川省财政厅印发《四川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社会化保障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支持鼓励各地各部门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务用车无法满足需要时,可通过分时租赁方式保障短途、短时公务出行。四川省广安市迅速响应,针对基层车改保留车辆供需失衡、临时租赁费用较高且安全风险较大、长期固定租赁车辆违反政策规定的现实问题,创新推行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模式,探索创新“234”工作思路。目前,全市新能源分时租赁车辆达111辆,累计保障公务出行3.5万车次,行驶总里程超过300万公里,估算节约财政支出310万元,节支率约55%,全域推进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格局基本形成。

双向破局 引导转型

正向发力,试点示范带动转型。聚焦市县机关和乡镇(街道)两类不同应用场景,广安市分别在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及前锋区观塘镇、华蓥市禄市镇打造分时租赁试点。试点区域统一标准建设分时租赁车辆专用停车位、充电桩,设置分时租赁管理制度专栏、用车流程图,通过“集中观摩+自行参观”相结合的方式,动员全市各地各部门学习借鉴。以观塘镇为例,针对干部职工驾驶顾虑,采取“领导干部先用先试、合法驾驶兜底保障”的举措,有效破除了“干部职工不愿用不敢用”的思想禁锢。

反向约束,堵塞租赁管理漏洞。广安市地处川东丘陵地区,公共交通便捷度不足,难以充分支撑公务出行需求,导致临时租车频繁、违规长期租车问题屡禁不止。依托中央和四川省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政策导向,借助省委巡视组、省经济责任审计组指出违规长期租赁车辆问题的整改契机,广安市对存在违规长期租车行为的单位及相关负责人严肃追责问责。同时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临时租赁保障公务出行的通知》,建立临时租赁月报备机制,以“堵后门”的硬约束,倒逼各地各部门转变思路,主动推行分时租赁模式。

“三控”并举 降本节支

严控动力类型,压缩运行成本。传统燃油公务用车每公里油费超过1.3元,油电混动(增程式)公务用车每公里油电费超过0.7元,而纯电新能源公务用车每公里电费不到0.2元。在《暂行办法》“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上,广安市进一步明确分时租赁车辆必须选用新能源纯电车型,推动公务出行运行成本大幅下降。

严控车辆价格,防范资源浪费。按照《暂行办法》中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标准,广安市分时租赁车辆价格控制在25万元以内即可满足需求。考虑到当前18万元以内的纯电汽车品类丰富,能充分适配基层公务出行,广安市进一步严明分时租赁车辆购置价格上限为18万元,且购置发票需报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备案,从源头防范超标准用车、资源浪费等问题。

严控服务费用,压减财政支出。部分服务供应商直接向汽车生产商采购车辆,价格远低于市场价,导致存在部分单位“打擦边球”使用超标准车辆的情况。统计显示,违规长期租用的车辆年均租赁费达7.1万元。为进一步压减支出,广安市明确分时租赁服务费用不设定保底价格,按实际用车时间计费,年最高费用不超过5万元。

目前,广安市分时租赁车辆每小时计费35—70元,平均年服务费上限约4.9万元,较临时租赁节支40%以上。

“四化”协同 规范提效

审批流程化,适配多元需求。广安市规范“用车单位申请、车管单位审批、用车单位采购、车管单位备案”四大审批流程:申请需附单位集体研究决定记录和“三定”方案;审批由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开展,逐项审核“职能职责、公车编制、租赁费用”3个前置条件,重点核查往年租赁费用,原则上每10万元预算审批1辆车;采购由用车单位按财政采购规定自行实施采购,签订统一模板服务协议;备案需在5个工作日内提交服务协议、车辆购置发票等资料至相关部门。车辆类型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市县机关以轿车为主,乡镇(街道)以面包车、皮卡车为主,精准适配不同场景需求。

管理制度化,筑牢运行根基。广安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制定《广安市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管理细则》,建立“用车审批、日常监管、养护维保、安全教育、定期评价”5项制度。用车审批实行“六步用车法”(一申请、二审核、三解锁、四用车、五还车、六检查),配套操作流程图,实现“一秒解锁、一键还车”;日常监管执行“一事一租、一租一还、一还一结”制度,建立车辆使用台账并定期公示;养护维保明确第三者责任险不低于200万元、座位险单座不低于10万元,要求供应商建立定期巡检、维保提示、应急预案等制度;安全教育严格把好驾驶员准入关口,建立信息库、签订安全行驶承诺书,定期开展专题教育;定期评价由用车单位对供应商服务进行考核,采取扣减租赁费用、责令退出等方式强化约束。

运维信息化,实现精准管控。分时租赁车辆基本信息按公务用车管理要求录入系统,通过电脑端或手机端即可完成派遣申请。车辆运行轨迹、电量实时可查,行驶里程、费用明细自动生成,实现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同时严格账号管控,仅向信息库内驾驶员授权账号,落实“谁申请、谁驾驶、谁负责”,以信息化手段防控出行风险,保障安全。

监督常态化,压实管理责任。广安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财政局、市纪委监委机关统筹联动,建立分时租赁管理“年度调研督促+季度抽查”常态化监管机制,采取“线上平台监管+线下实地察看”方式,重点检查制度建设、车辆派遣、公开公示、安全教育、费用支付等情况。今年以来,已排查整改分时租赁管理不规范问题12个,有效消除管理盲区、杜绝监管真空,推动分时租赁管理规范有序。

(供稿单位:四川省广安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