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省政协举办机关公众开放日活动
开门交流,感悟红色传承
□本报记者 刘 冉
11月10日,省政协举办机关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来自石家庄市的40余名基层干部代表和政协委员走进省政协机关,进一步加深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认识和理解。
在省政协发展历程展厅,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实物,真实再现了河北省政协与党同心、与人民同行的历史。
“这里记录着75年来省政协凝心聚力促发展、履职为民谋福祉的坚实足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体悟。”石家庄市新华区政协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王俊霞说,“基层政协的履职实践,就是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参观过程中,一份助推美丽塞罕坝建设的泛黄提案底稿,吸引了许多人驻足。“从提案建议到政策落地,从调研论证到成果转化,这份提案让我看到了政协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石家庄市政协委员、市文联一级调研员肖建科说,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建言建在关键处、议政议到点子上。
带着展览引发的感触与思考,大家步入省政协常委会会议室,围绕履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与省政协工作人员座谈交流。
“回顾人民政协的发展历程,坚持党的领导是一项光荣传统和重要经验。加强机关党建,省政协有哪些好做法?”石家庄市桥西区政协社会事务工委主任杨小冬问。
“我们建立了省政协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省政协各级党组织及其书记、班子成员落实主体责任14个清单245条具体事项,每年开展专项督查,打造了横向联动、纵向一体的责任和压力有效传导链条。”省政协机关党委三级调研员王琪回答。
“社情民意信息是一座‘连心桥’,一头系着广大群众,一头连着党委政府。我们怎样才能挖掘出有价值、有分量的信息,帮助老百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石家庄市政协委员王余的提问,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共鸣。
详细介绍了省政协的工作经验,省政协研究室理论处处长胡啸飞给出建议:“健全‘多渠道采集、全流程运转、闭环式反馈’工作机制,拓展委员报送、界别直报、社会直通等信息来源,进一步提高信息采集的广度和深度。”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让社情民意信息真正来源于群众、反映到决策、落实到实践,最大限度发挥价值。
从加强制度建设到创新工作机制,从丰富协商形式到健全协商规则……近两个小时的交流中,干货满满。“我们要把学到的经验带回去,用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推动基层政协履职提质增效。”赵县政协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韩昭栋说。
据介绍,截至目前,省政协已举办3期机关公众开放日活动,分别邀请了青年学生,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代表,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和专家学者参加,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各界对人民政协工作的认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