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开启抗糖精准时代


(来源:沈阳晚报)

转自:沈阳晚报

  如今,医院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已经不再把血糖值作为唯一指标,演变为“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管理”。这意味着,医生将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患者整体的状态。沈阳市妇婴医院糖尿病逆转门诊近日开诊,作为东北首家糖尿病逆转门诊,将对糖尿病患者全身健康状况的研究从科研走向临床。

  减重:逆转糖尿病前期的重要手段

  沈阳市妇婴医院糖尿病逆转门诊负责人张楚辞介绍,英国著名的DiRECT研究显示,对于早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如减去体重的10%~15%,接近一半的人可以实现停药缓解。最新的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血糖偏高但未达糖尿病标准)是其最主要的“前奏”——每年5%~10%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会进展为2型糖尿病,终身风险更是高达74%。糖尿病前期还是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药物:“智能多效”的研发时代

  张楚辞介绍,如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研发已经进入了“智能多效”的时代。以前的药物像是“单发子弹”,而现在的新药则像“精确制导的组合拳”。

  多靶点药物:比如替尔泊肽这类双靶点激动剂,以及正在研究中的三靶点激动剂,它们降糖和减重的效果非常显著,实现了“1+1>2”的效果。

  长效制剂:每周注射一次的药物大幅提升了治疗的便利性。

  智控:人工智能参与临床治疗

  张楚辞说,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更精确的方案,也成为探索糖尿病防治的未来路径。

  ●数字疗法

  数字疗法的崛起正在改变医疗模式。例如,持续葡萄糖监测(CGM)的普及,可帮助患者清晰了解全天的血糖波动,而不仅仅是查看空腹和餐后血糖。医生将根据血糖监测调整治疗,使其更加精准、安全。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糖尿病风险,数字健康App可以作为工具向患者提供行为干预。这些技术正在让糖尿病管理变得更连续、更个性化、更高效。

  ●“3C疗法”

  将葡萄糖监测(CGM)、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与糖尿病管理软件(Care Link)深度整合,实现血糖数据采集、胰岛素输注、治疗方案调整的闭环管理。例如,CGM提供的动态血糖曲线可直接触发CSII系统自动调整胰岛素剂量,减少低血糖风险达37%。

  逆转:糖尿病门诊在沈阳开设

  10月31日,东北首家糖尿病逆转门诊在沈阳市妇婴医院开设。作为该院内科学科带头人,该院党委书记孙晓介绍,患者在该门诊可以更早地干预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逆转的最初阶段也就是黄金窗口,是决定逆转成功率的首要因素。越早越好,通常在确诊后的前6年内,尤其是前2年,是实现逆转概率最高的黄金时期。

  2型糖尿病的进展,本质上是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的过程。糖尿病初期,β细胞只是因为长期在高糖、高脂的毒性环境下工作而“累倒了”,进入了休眠状态。它们的数量并没有大量减少,功能只是被抑制。晚期阶段,也就是窗口关闭后,如果高血糖状态持续多年(通常超过6~8年),这种“休眠”可能会转为不可逆的损伤,β细胞会真正地凋亡、数量显著减少。逆转糖尿病的本质,就是在β细胞大量死亡之前,通过积极干预,尤其是减重,解除糖毒性和脂毒性,唤醒这些“休眠”的β细胞。

  从“单一血糖控制”到“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管理”,糖尿病防治理念的革新正在重塑医疗实践;

  从“减重逆转前期”到“智能多效药物”,科学手段让疾病干预更精准高效;

  从“动态血糖监测”到“AI闭环管理”,数字科技为糖尿病管理注入“智慧动能”。

  未来,随着多靶点药物、AI预测模型、数字疗法的深度融合,糖尿病防治将更趋个性化、智能化,而医生作为“数据解读者”“希望传递者”,患者主动参与管理的医患协作的深化将成为逆转疾病的关键。

  “未来已来”,科技不仅改变了治疗模式,更让“糖尿病可控、可缓、可逆转”的目标触手可及。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记者 尚志文

  图片由AI生成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