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11月13日,京东集团公布三季度成绩单。在第三季度,集团收入表现超出预期,同比增长14.9%至2991亿元。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季度,京东外卖等新业务收入同比暴涨超两倍,达到155.9亿元,投入环比收窄。“双11”期间,外卖、七鲜小厨等业务也获得消费者的广泛喜爱,还带动商家日均订单上涨13倍。
在竞争如此白热化的外卖市场,餐饮商家依旧能获得明显增量,京东的底牌究竟是什么?
新业务收入增幅大涨
今年以来,京东的新业务持续发力,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在三季度,外卖等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4%,环比二季度也实现加速增长。不仅如此,京东的服务收入增速也创近两年新高,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24.4%。
对于如此亮眼的成绩,京东表示,京东外卖保持健康发展,供给更加丰富的同时,外卖GMV和订单量也取得稳步增长,且整体投入环比收窄,这主要得益于京东外卖运营效率的提升。并且在行业竞争中,京东保持理性,由此取得单均损益水平的逐步改善。京东外卖持续释放与核心零售业务的协同效应,尤其在用户增长、用户提频、跨品类购物等方面。
同时,京东还提及,七鲜小厨自推出以来便获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可,日均单量保持在高位水平。七鲜小厨是餐饮外卖行业在供应链模式上的一次重大创新,将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双11”,京东外卖、七鲜小厨等创新业态首次参战,就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能:京东外卖入驻超200万家品质餐厅,合作的TOP300餐饮品牌“双11”期间日均订单量较外卖上线首月增长13倍;七鲜小厨凭借“新鲜现炒”和“食材透明”的鲜明标签,大促3日复购率达行业3倍,火爆流量更带动周边3公里品质餐厅的订单量增长超12%;七鲜美食MALL已成为哈尔滨旅游首选的网红新地标,“双11”带动客流量环比增长80%。
包括京东布局的自有品牌“七鲜私厨”累计推出超150款美食,品牌新增用户在“双11”环比增长200%,首发的创新产品宿迁黄狗猪头肉引发万人关注,首发10分钟预定超千单。
从流量入口到全局协同
无论是最早上线的京东外卖,试水的线下餐饮实体七鲜美食MALL和七鲜小厨,这些业务都不是单点开花、随性布点,而是京东针对传统外卖市场与餐饮行业痛点的一次深度探索。三大业务以线上外卖平台、自营外卖门店到线下复合型餐饮消费空间形成互补,以超级供应链为核心引擎,基于流量和即时零售能力复用,由此寻找差异化切入市场的入口。
众所周知,当外卖价格因激烈竞争严重扭曲时,餐饮商家自然很难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在餐饮品质和创新上。不仅如此,为了赢得竞争,一些商家极度控制线下成本,由此滋生出的“幽灵外卖”“黑外卖”一直是行业难以铲除的弊病。
京东努力做品质外卖的品牌心智,一方面是为扭转餐饮行业困境,带动商家向良性增长发展,另一方面,京东本身也沉淀了庞大的高净值客群,以及深厚的供应链底蕴,具备改善餐饮品质的基因。
比如,基于超级供应链能力,京东通过直采模式和资源共享大幅降低商家采购成本,对接、正大集团等知名食材供应商,为七鲜小厨及入驻商家提供稳定的直采渠道。借助中央厨房标准化处理和净菜工厂一体化生产,提升食材利用率。同时,在运输环节,京东物流以全程温控的冷链物流网络为商家提供支持,提升库存周转效率。
对于不少餐饮商家苦不堪言的佣金方面,京东外卖从一开始便长期贯彻不超过5%的佣金率,相较传统外卖平台超20%的综合成本,京东外卖能让商家的毛利率甚至提升约10个百分点,大幅减轻商家的费用压力。
京东外卖也从履约端提效减耗,优化成本结构。例如七鲜美食MALL的“跨店集单”功能,就是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多品牌订单同步配送,将骑手配送时效缩短至30分钟内,既提升消费者体验,又降低商家单独配送的物流成本。
依靠供应链能力帮助全环节降本增效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京东做新业务的初心,便是从行业良性发展层面出发,为坚守品质的餐饮商家打造公平竞争的场域。其中,供应链秉持严格的入驻与品控标准,平台推行实体店认证,并要求商家后厨开通直播,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把关餐饮品质。
凭借供应链优势,京东有效避免了合规实体商家受低价预制菜、无资质门店的冲击,吸引注重品质的高价值客群。这类用户愿意为“安心品质”支付合理价格,让坚持现制、注重食材品质的商家不用陷入低价内卷,保障了稳定的盈利空间。
“三季度,我们的用户规模与购物频次保持强劲增长,年度活跃用户数在10月份突破7亿大关,创下新的里程碑,”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许冉女士表示,京东零售业务已构建起多引擎互补的增长矩阵。京东外卖继续扩大业务规模,并与京东零售不断加深协同效应,与此同时,三季度京东外卖实现了环比投入收窄,这主要得益于其单均损益表现的改善。
“整体来看,我们各项业务均取得稳健进展,相信它们将协同发力,充分释放我们整体业务生态的长期发展潜能。”许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