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旅游报)
转自:中国旅游报
□ 苑广阔
11月9日,第三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举行。在文化分享环节,多位嘉宾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东坡文化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成为中国古代大文豪苏东坡的粉丝。当法国教授吟诵“也无风雨也无晴”,当俄罗斯学者赞叹其“自然率真”,当海南东坡书院里聚集着不同肤色的研究者……一个近千年前的中国文学家正以广泛的文化共鸣在全球圈粉。苏东坡何以在人工智能时代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符号?究其根本,是他那独具魅力的人格光辉与超越时空的精神价值,共同奏响了一曲穿越千年的心灵交响。
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如同一块巨大的文化磁石,吸引了全球目光。他才华横溢,诗词书画无一不精,却毫无文人孤傲;他诙谐幽默,在艰苦的贬谪路上仍能苦中作乐;他极具亲和力,既可与高僧论道,亦能与农夫畅谈。正是这种“自然率真、平等待人”的品质,让苏东坡摆脱了历史人物的冰冷面具,成为一个可亲、可近、可爱的真实存在。这种人格魅力跨越了文化藩篱,让不同文明背景的现代人,都能在他身上找到理想人格的投影,也能找到追寻“诗和远方”的灵感。
若仅止于个人魅力,苏东坡恐难有如此持久而深刻的吸引力。真正让他成为“全球网红”的,是他那套应对人生逆境的哲学体系与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产生了奇妙共振。苏东坡用他的一生,提供了一份“逆境生存指南”,被贬黄州,他开荒种田,吟唱“大江东去”;流放惠州,他研制美食,发明东坡肉;垂老投荒至海南,他戴起东坡笠,笑言“海南万里是吾乡”。这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恰是现代人最稀缺的精神资源,也是现代人在旅途中追寻的心境。
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情感共鸣,才让苏东坡化身为顶流IP,继续与现代人展开各种形式的“对话”,吸引更多人将“跟着苏东坡去旅行”列入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