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盲盒赌瘾”侵蚀未成年人


(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孙连宇

  近日,有媒体调查二手潮玩盲盒交易乱象,引发关注。在不少流行的二手潮玩交易平台上,一种新型的玩法正在蔓延。有玩家花费200元买“福袋”,追逐所谓“价值5000元”的隐藏款,亏损上百万元仍然“买买买”。

  二手潮玩交易平台的“福袋”玩法,就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概率游戏。卖家将不同价值的盲盒混装,利用极少数高价值商品作为诱饵,吸引买家不断投入资金。某平台创始人对记者坦言,专业玩家“必然亏至少30%”。这种模式已远超娱乐范畴,具备了赌博的特征——资金投入、不确定性回报和“再玩一次”的成瘾机制。

  更令人忧心的是,这种赌博心理正从中小学周边的文具店开始渗透,不断侵蚀着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在接送孩子上下学时,我随机走了几家文具店,从水性笔到手办等,几乎都有盲盒类产品售卖。对此,孩子却不以为然,表示不少同学课余都在讨论“这回又抽到了什么隐藏款”。殊不知,未成年人很容易就将“碰运气”“走捷径”当作成功路径,这种认知偏差对成长的危害更加深远。

  潮玩本是带给人们快乐的休闲方式,但当投机与成瘾取代了单纯的收藏乐趣,当盲目追逐取代了审美欣赏,潮玩就沦为赌博工具。现有法规对这类新型业态存在监管空白与界定模糊:《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主要针对盲盒经营者,而对二手交易平台上这种“自组盲盒买卖”的责任界定模糊。刹住这股歪风,必须多管齐下、直击要害。除监管部门要及时完善法规,明确二手交易平台在概率游戏中的责任义务之外,还要及时公示商品分布、抽取概率等关键信息,并即时监控。同时,要延伸监管触角,将中小学周边盲盒销售纳入重点监管,严禁向未成年人兜售带有赌博性质的商品,加强家长与学校协同引导,帮助青少年树立理性消费观。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