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豫章师范学院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推进“声动豫章”理论学习品牌建设为抓手,持续唱响“理论先声、时代新声、调研回声、聚力和声”,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目标,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理论先声”夯基定向 筑牢发展思想根基
学校聚焦学懂弄通党的创新理论,建立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环五式多平台学习制”;精心设计年度学习安排,围绕“一会一专题”,明晰会前自主学、会中深入研讨学、会后撰写体会常态学的“三环”学习要求;开展以集体研讨为主,融入专家辅导、现场教学、领题调研及主题读书班、与其他高校联学联研的“五式”学习活动;推进线上线下一体结合学习,在“干部网络学院”等多个学习平台上进行在线学习,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入脑入心。
学校党委班子成员共同学思想、谈实践、谋发展,发表理论文章10余篇。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1个基层党组织通过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中期验收,2个基层党组织顺利通过全省首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验收,获全省首批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
“时代新声”凝聚共识 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学校聚焦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广泛开展接地气、有实效的理论宣讲。注重宣讲队伍建设,组建5支队伍进教室、进寝室、进社区宣讲宣传。博士宣讲团积极做好党的理论阐释;党委班子成员讲清强国使命、改革政策;思政教师讲透“世之大势”“行之大道”;辅导员教师讲好党的历史、党的辉煌;同心讲习服务队讲活青春榜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全年举办各类宣讲百余场,受众超15000人次。通过创新“理论+艺术”“理论+实践”的宣讲模式,积极提升宣讲感染力;承接江西省“诵读红色家书、讲述英烈故事”巡演,将“讲”“演”“展”相互融合,变“单一讲授”为“多元互动”;开辟“云端”宣讲,在学校官微开辟《知心辅说》专栏,不断增强全校师生对学校发展的价值认同。
“调研回声”靶向攻坚 助推发展破解难题
学校将调查研究作为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的关键环节,在高质量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后,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开展“校情再认识,改革再出发”大调研、大讨论,梳理“应用型专业建设优化”等12个重点课题。学校党委班子成员先后深入14个教学单位、20余家合作企业开展实地调研,累计召开新生入学、青年教师、高层次人才等座谈会16场,收集师生、企业意见建议287条,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15份。
学校坚持对标理论找对策,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78个,加速推进学校工程基建项目建设13项,积极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发展清单”。学校2门课程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国家级奖项14项、省级奖项16项。
“聚力和声”协同发力 提质发展固稳拓新
学校聚焦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转化,加强校内联动,建立党委宣传部牵头、教务处统筹、马克思主义学院落实的联动机制,促进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编创校本“红教材”“百年校史文化育人丛书”;培育特色项目,2个项目分别入选教育部、江西省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学校获评全省首批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江西省首批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试点单位;强化校地协同,与安义县、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创办附属小学、幼儿园3所,以“技艺载道”,开发“拓·刻·雕——小学非遗‘三艺’”校本课程等多个项目。
学校聚焦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和南昌市“8810”行动计划,主动布局大数据、新能源、文化创意等应用型专业,新建生态与环境学院、数字媒体与创意产业学院和智能材料与新能源学院,新增5个应用型本科专业。“南昌都市圈现代化发展研究中心”获批为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积极构建“12345”人才培养模式,吸纳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文科、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比重平均为21.30%、33.72%,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范雯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