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
西部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全场景赋能中心在成华正式启动运营。近日,在四川成都成华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成华经开区)东广人工智能谷,西部首个具身智能全场景赋能中心正式启动运营。活动现场,三台跨维智能DexForce W1 Pro第二代具身人形机器人精准演示工业零件分拣、商业咖啡制作等场景,成为全场焦点。
该中心由成华经开区联合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诺普)、跨维(深圳)智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跨维智能)、四川天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链机器人)、成都迈特利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特利尔)等“人工智能+机器人”行业领军企业,以及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以具身智能技术为核心,破解传统工业机器人“刚性瓶颈”,推动人形机器人规模化落地,为成都打造国家级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树立“成华样板”。
现场直击 机器人秀“硬核实力”签约落地多场景赋能项目
启动仪式上,成华经开区-成都工贸“立园满园”工作站正式揭牌,具身智能机器人全场景赋能中心正式启动运营,是成都市机器人产教联合体的一项重要建设成果,标志着政产学研协同赋能机器人产业进入实质阶段。
在随后的签约环节,成都机器人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分别与跨维智能、卡诺普、天链机器人、迈特利尔等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其中,跨维智能将重点推进“人形机器人商贸服务场景”落地,未来其具身机器人将逐步进驻东郊记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文旅点位,提供多样化智能服务,并逐步推广到全区、全市、全国。此外,卡诺普将重点打造工业机器人制造业场景,天链机器人将聚焦打造复合机器人无人超市服务场景,迈特利尔将推进打造双臂协作机器人制造业场景。
“这台机器人能通过视觉、触觉多模态感知,精准抓取不同材质的汽车零部件!”活动现场,跨维智能工作人员介绍,DexForce W1 Pro机器人能流畅完成模拟汽车总装SPS工位的零件拣选与供料操作。该机器人搭载跨维智能自主研发的DexVerseTM具身智能引擎,依托Sim2Real技术实现“仿真训练—真实落地”的高效转化,可解决传统工业机器人“换线成本高、环境适应性差”的痛点——以汽车总装产线为例,能将人工占比超90%的SPS分拣环节自动化率提升至60%以上,换线调试时间从数周缩短至小时级。
技术破局 搭建“通用技能库”重塑机器人产业生态
“传统工业机器人像‘精密工具’,而具身智能机器人是‘会思考的伙伴’。”跨维智能在关于人形机器人和具身训练报告中提到,当前成都乃至全国机器人产业面临“刚性执行”与“数据瓶颈”双重挑战:一方面,传统自动化设备依赖固定编程,无法适应小批量、多品类生产需求;另一方面,人形机器人训练需海量多模态数据,现有数据量仅为ChatGPT训练量级的万分之一。
作为解决方案,跨维智能的Sim2Real技术成为核心突破口——通过“真实场景采集种子数据—仿真环境大规模增广—真实场景验证迭代”路径,可实现6000条/GPU thread的数据生成效率,远超传统手动标注“100—300条/天”的水平。该技术不仅能为传统工业机器人注入“柔性智能”,使其具备自主学习、纠错的能力(如3C电子检测中精准完成硬盘插拔、标签更新),更能为人形机器人搭建“通用技能库”,推动其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场”。目前,跨维智能已在汽车、物流、文旅等50+行业完成1000+项目落地,其技术方案被三星、富士康、广汽等企业采用。
成华抢跑 锚定“成都第一”构建机器人全链条生态
在成华经开区的产业版图中,一批早已扎根的“镇园之宝”企业,正通过技术突破打破垄断、以模式创新开辟赛道,成为各自领域的“隐形冠军”和“行业先锋”,为现今机器人领域前沿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进成都机器人产业园内的卡诺普的车间,多种机器人正在有序作业:“焊接工”精准点焊、“打磨工”精细处理汽车轮毂。该公司起步于2012年,团队最初瞄准工业机器人“大脑”——控制系统,3年时间便成长为国产控制器领军企业。随后持续进阶:2018年推出首款整机焊接机器人,2020年在特定领域实现国产出货量第一,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卡诺普已拥有60余种全系列机器人产品,实现全电控硬件、软件及本体设计的自主研发,是工业机器人焊接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卡诺普的快速发展是成华区“镇园之宝”培育成效的缩影。成都机器人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园区现已汇聚工业机器人上下游企业75家,机器人产业营收占全市的三分之一。2025年,园区又创建省级机器人产教联合体,引进多个重大项目,位于成华区的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成功入选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成功获评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正全力争创国家级机器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在同一园区,老牌航天企业成都航天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也作为“镇园之宝”脱颖而出,通过数字化转型焕发新生机。目前,该公司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近100项有效专利,参与近10项行业标准制定。
“在全市机器人产业‘竞速赛’中,成华要做‘领跑者’而非‘跟跑者’。”成华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具身智能机器人全场景赋能中心的落地,是成华区抢占具身智能实质型落地窗口的关键举措。
据悉,依托区内成熟的工业、文旅产业基础,具身智能机器人全场景赋能中心将聚焦技术研发,致力于打造“数据采集—标准制定—场景验证—人才培养”的闭环,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服务、医疗、农业、特殊环境等多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在复杂环境中的自适应交互与自主决策,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泛化能力。
“从‘制造’到‘智造’,从‘工具’到‘伙伴’,成华区正以具身智能为笔,书写机器人产业升级的新篇章。”活动最后,成华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具身智能机器人全场景赋能中心的正式投运,标志着成华经开区机器人产业从传统工业执行工具向服务千行百业、千家万户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加速迭代。
下一步,成华经开区将以打造国家级综合性创新平台为目标,依托国家级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支持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具身智能数据工厂、机器人6S店、具身智能孵化器等产业生态要素,提供高质量数据采集、数据集开源共享、机器人运维租赁、创新创业孵化等产业服务,形成“研发—制造—应用—服务”全链条生态,为机器人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助力成都在全球机器人产业竞争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