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师范学院 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 成都师范学院美丽的校园。成都师范学院美丽的校园。

    □成燕 杨琴 陈强 (图片由成都师范学院提供)

      从1955年到2025年,成都师范学院从初创求索到蝶变跨越,始终将根脉扎进巴蜀大地——这里的三尺讲台,托起过乡村教育的星火;这里的笔墨书香,滋养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基因。

      七十载辛勤耕耘的篇章,谱写出师生接力的长卷,在三尺讲台坚守中铸师魂,在教师教育创新中显担当。薪火七秩,师道恒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愈发炽热,心怀“国之大者”的担当始终滚烫。如今的成都师范学院,正以昂扬奋进的崭新姿态,绘就新时代教师教育的壮阔新图景。

    薪火七秩 从初创求索到蝶变跨越,文脉赓续启新航

      成都师范学院始于1955年创建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四川省教育学院、四川教育学院、成都师范学院的变迁,完成了从成人高校到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的蝶变。

      校名虽变,初心不改。七十年来,“为川渝育师表”的赤忱始终滚烫,“由师而立、因师而兴、依师而强、以师为荣”的文脉代代相传。在这里,敦煌学知名学者龙显明教授潜心治学,“川西写意”画派代表黄纯尧教授以墨传情,“人民文学奖”获得者邓贤教授笔耕不辍,专著发行量超百万册的叶上雄教授悉心育人……一代代名师大家的身影,共同点亮了学校的“师者荣光”,也为学校积淀了深厚的师范底蕴。

      七十载薪火相传,学校始终遵循学生成人、成才、成师的规律,弘扬“爱、真、笃、为”的校训,践行“让学生在成都师范学院这段生活成为人生有价值的旅程”的教育理念;坚持“由师而立、因师而兴、依师而强、以师为荣”,构建起以师范筑基,教文史经法、理工农管艺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引领四川基础教育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格局。

      进入新时代,学校全面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办学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教育学入选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学校成功入选四川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优先培育类”;19个全国和全省党建“双创”培育单位、“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先进基层党组织先后落地,10个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21个省级项目彰显思政育人实力;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26个省级一流专业及课程思政示范专业闪耀登场,2024年78%的专业跻身中国软科榜单、2个专业获评A+……一项项亮眼成绩,见证着成都师范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2024年,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薪火成师”党建品牌为引领,启动“薪火·领航”“薪火·行知”“薪火·登攀”“薪火·赋能”四大工程,为未来发展锚定清晰航向。

    匠心育才 思政铸魂+改革赋能,培养时代新人

      “让学生在成都师范学院这段生活成为人生有价值的旅程”,这是成都师范学院坚守不变的教育理念。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置于中心地位,以匠心育桃李,以初心守根本,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育人之路。

      思政铸魂,为时代新人培根。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引领“把方向”、党建融合“促发展”、服务师生“聚人心”。创建“薪火成师”党建品牌,实施“一融双高”四大工程,狠抓思政教育,入选首批教育部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院系,获批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依托“红色微剧场”“行知讲堂”等载体,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浸润教育家精神,“果筐学堂”“信蜂行动”成为实践育人全国品牌。

      改革创新,为人才培养赋能。作为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承担单位、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成都师范学院始终紧跟教育改革步伐,构建起集“价值领航”“知识强基”“能力攀登”“智慧赋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省唯一入选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的高校,学校率先打造“智能+师范”教育新形态:智能互动教室实现沉浸式教学,智能研修平台助力教师成长,“四川智慧教育联盟”凝聚行业力量,“AI+课程图谱”重构混合教学模式……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成都师范学院的人才培养始终走在时代前沿。

      名师荟萃,桃李芬芳。成都师范学院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天府青城计划”人才、“天府峨眉计划”人才等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教师60余人次,国家级和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获得者、教学科研团队带头人等500余人次;先后培养了16万余名毕业生,投身于经济社会发展最前沿和基础教育第一线。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6000余项,重大影响力学科竞赛国家级和省级获奖471项,四川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高教主赛道本科生组获奖数排名全省高校前列,学校是连续三年有双创成果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的四川唯一新建本科高校。

    勇担使命 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彰显高校新担当

      七秩学府育桃李芬芳,千秋杏坛承家国担当。成都师范学院始终牢记高校社会责任,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深度融入区域发展,在服务中实现价值,在奉献中彰显担当。

      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地方发展。近五年,学校积极响应“教育强国”“乡村振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生力军”。在教育领域,学校承担全省各市州及区县教育局局长、特级教师、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规模与时长位居全省前列,为教育强省建设注入动能;在乡村振兴领域,学校一体推进智库服务、成果转化、顶岗支教、送教下乡,获评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四川省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集体;在区域协同领域,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学前教育协同创新发展联盟,与30余个地区建立校地合作关系,让教育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深耕科研创新,激活发展动能。学校建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高校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等省部级科研机构6个、市厅级科研机构17个,省级教研平台15个,23个省厅级科研平台面向基础教育全覆盖。近五年,学校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自科基金等高级别项目242项;发表高质量论文1000余篇,合作成果在Nature正刊发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6项,连续两届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获批智库成果90余份,30余份报告获肯定性批示或被政府部门采纳,科研创新实力持续攀升。

      传承文化根脉,推动交流互鉴。作为首批全省高校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学校打造“晨读经典·晚书华章”文化育人品牌,入选全国“典耀中华”主题读书特色学校,案例入选国家语言文字博物馆;创建中国历代美术经典数字化平台,承办全省大艺展、美育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在国际交流方面,学校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高校及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2+2”双学位等15个项目实现学分互认,3个境外办学点拓展国际教育版图,还成功入选“中阿高校10+ 10”合作计划,让学校走向世界。

      七秩芳华正青春,砥砺奋进启新程。站在建校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学校正以“顶天立地、一体两翼”的理念拥抱时代,凭“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理念深耕教育,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目标坚定前行,书写教育强国的华丽篇章。  成都师范学院的舞蹈作品《“盘”团圆》获得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