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听风长廊”促文旅融合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富贵 安志鹏

秋雨初霁,阳光漫过庆阳市正宁县的山川沟峁。午后的西坡镇高红村,正艾公路沿着山梁蜿蜒向前。置身路边的“听风长廊”,清凉的山风掠过耳廓,带着泥土与草木的清香,给人心旷神怡、宁静惬意的享受。

“这正艾路,如今可是条名副其实的‘网红路’。”西坡镇党委书记邓高斌介绍,高红村地处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麓,距离正宁县城仅10公里,优美的风光、舒适的气候,吸引了周边群众。每天沿着正艾路骑行、自驾和散步的人络绎不绝,让这条原本寂静的山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条路每天有200多人的客流量,在以前,大多只是匆匆‘过客’,拍个照、歇个脚就离开了。”西坡镇副镇长、高红村党支部书记蔺亚维说。

高红村“两委”思考:如何将毗邻县城的区位优势和子午岭的自然风光等优势真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

破题的关键,在于让“游客”变“留客”。今年初,经过考察学习,高红村明确了发展方向——按照镇党委发展城郊经济的工作安排,明确了“支部引领、村企合作、产业联盟、资源盘活”的发展思路,走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振兴之路。

“我们要做的,是让游客愿意停下来、住下来、再回来。”蔺亚维说,村“两委”全面梳理闲置资产、土地资源、产业现状和潜在优势,并引入社会资本,确定了发展蓝图。

沿着正艾路高红段向东行进,三大功能区渐次展开。在特色产业发展区,布局了梅花鹿养殖、大田玉米种植等产业。特色餐饮集聚区内,游客在“南桥人家”农事体验馆可以实地体验传统老豆腐制作;“子午小院”“子午山庄”等农家乐里,焖饭、饸饹面等乡村特色美食香气四溢。

“这些差异化经营的业态,满足了游客的味蕾,也提供了40余个就业岗位,户均增收1.2万元。”蔺亚维说。

最引人注目的,当数以“听风长廊”为核心的休闲康养区。这个因独特崾岘地形造就的天然风口,成了夏天绝佳的避暑纳凉地,更是高红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串联全域的文化纽带。

按照“生态观光型”定位,高红村深入挖掘村庄文化内涵和民俗特色,以“听风长廊”为中心,以正艾路高红段为主线,精心策划观光旅游路线。通过对正艾路沿线5公里进行绿化亮化,建设“听风长廊”休闲旅游打卡带,形成了以传统村落为基底,以生态景观为载体的乡村旅游线路。昔日僻静的山口成了休闲热土,每当暮色降临,山风轻拂,廊道内笑语声声。

“西坡镇与陕西省黄陵县接壤,处于陕西铜川、旬邑,甘肃调令关、秦直道旅游小环线之中。”邓高斌介绍,今年“五一”高红村乡村旅游首次营业便迎来“开门红”。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日均人流量高达5000人左右,游客来源从本县扩展至外地自驾群体。

为了让游客带走更多“乡愁味道”,高红村引入甘肃中农盛邦农业有限公司,构建了“支部+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机制。企业开发了子午牛肉、土蜂蜜等30余种农特产品,并建设助农直播间和展馆,培育本土致富带头人和直播达人,让深山里的优质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

“截至目前,高红村已累计接待游客4.6万人次,实现营收92.4万元,预计全年接待游客可达到6万人次,营收120余万元,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蔺亚维说。

高红村的发展是正宁县推进农文旅融合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正宁县按照“农业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体、融合发展”的思路,深挖区位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步伐。目前,全县已建成星级酒店3家,发展农家乐69家、旅行社1家,年实现旅游消费1.2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