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利天恒港交所上市突然生变!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洞察IPO

  2025年10月末,四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利天恒”,688506. SH)通过港交所聆讯,但上市进程突然生变!

  11月12日,百利天恒公告称,鉴于目前市场情况,公司决定延迟H股的全球发售及上市,并于11月12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发布公告。

  早在2024年6月,百利天恒便公告称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此后,2024年7月、2025年1月两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失效。

  第三次递表后,2025年10月22日百利天恒通过港交所聆讯;11月7日招股书显示,本次全球发售H股基础发行股数为863.43万股,价格区间初步确定为347.5港元至389港元,公开发售于2025年11月7日开始,于2025年11月12日结束;并计划于11月17日正式鸣锣上市,市场原认为百利天恒上市当日即纳入港股通。

  一切事发突然,有观点认为,或源于同期港股新股市场遇冷,多只新股上市后出现破发,投资者对高估值发行较为敏感。

  目前消息显示,百利天恒将于11月17日或之前退回认购款项正在评估更新时间表。

  此次百利天恒港交所招股,预计集资最多超过33亿港元。

  另综合券商数据估算,截至11月12日上午10时,百利天恒录得约63.3亿港元孖展认购,以公开部分集资额3.36亿港元计,超额认购约17.8倍。

  从一家地方型仿制药企业,到如今市值突破1500亿元、跻身A股创新药三甲的行业新贵;从连续多年亏损、资金链紧绷,到凭借一笔84亿美元的“天价授权”实现财务逆转;从默默无闻的国内药企,到在美国设立子公司、构建全球化研发管线、冲刺A+H两地上市…

  而如今A+H两地上市突然喊停,究竟发生了什么?之后又将如何进展?

  01)

  不慌财说

  “豪赌”之路:

  从仿制到创新的阶段性胜利

  百利天恒的成长轨迹,也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近十年迅猛发展的缩影。

  1996年,朱义创立百利天恒的前身百利药业,主营业务是中成药和仿制药。彼时的市场,仍处于“以量取胜”的粗放发展阶段,创新药研发被视为高风险、长周期、低回报的“烧钱游戏”。但朱义却在2010年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极为大胆的决定:将公司战略重心转向创新药研发,并锁定双特异性抗体(双抗)和抗体偶联药物(ADC)这两个技术壁垒极高的赛道。

  这是一场注定孤独且昂贵的远征。数据显示,百利天恒的研发投入从2018年的约1亿元,一路攀升至2023年的近10亿元,而同期公司净利润常年不足4000万元,甚至在2021至2023年连续三年累计亏损超11亿元。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百利天恒主要依靠仿制药业务“输血”。

  转机出现在2023年。当年1月,百利天恒登陆科创板,募资约9.88亿元,为后续研发注入关键资金。同年12月,百利天恒全资子公司SystImmune宣布与全球制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BMS)就其核心产品BL-B01D1(商品名:iza-bren)达成全球战略许可及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BMS向SystImmune支付8亿美元的首付款,和最高可达5亿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达成开发、注册和销售里程碑后,SystImmune将获得最高可达71亿美元的额外付款;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

  消息一出,资本市场为之沸腾,百利天恒股价单日飙升,朱义个人登顶科创板首富。而在2025年10月28日最新发布的《2025胡润百富榜》中,朱义以1150亿元的财富成功问鼎四川首富之位。

  这笔交易不仅解决了百利天恒的资金困境,更赋予其前所未有的国际认可度。2024年,随着首付款到账,公司营收暴增至58.23亿元,净利润转正为37.08亿元。

  但在商业化之前,创新药依旧是一台“烧钱机器”。

  02)

  不慌财说

  核心资产:

  BL-B01D1的“全球首创”成色几何?

  百利天恒的崛起,几乎完全系于BL-B01D1这一款产品之上。这款药物是全球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EGFR×HER3双特异性ADC,旨在治疗包括非小细胞肺癌、鼻咽癌在内的多种实体瘤。其独特之处在于,通过同时靶向EGFR和HER3两个受体,有望克服传统单靶点药物的耐药问题,提升疗效。

  截至目前,BL-B01D1已在全球开展超过40项临床研究,在中国有10项多适应症III期试验正在进行,其中7项被国家药监局列入“突破性治疗品种”。2025年7月,该药用于鼻咽癌后线治疗的III期临床期中分析已达到主要终点,并于9月获得优先审评资格,公司已提交新药上市申请(NDA)。这一系列进展,无疑为其商业化前景增添了重要砝码。

  然而,“全球首创”并不等于“必然成功”。

  在ADC领域,日本跨国药企第一三共的DS-8201(Enhertu)早已成为行业标杆,其在HER2阳性乳腺癌等多个适应症中展现出卓越疗效,并快速占领全球市场。根据第一三共财报,2024财年其销售额达到5528亿日元。

  百利天恒若想在竞争激烈的ADC赛道中突围,还须证明BL-B01D1在疗效、安全性或适应症覆盖上具备显著差异化优势。

  此外,BL-B01D1的全球开发进度仍显滞后。尽管与BMS合作,但其关键的全球III期临床试验尚未全面启动。若后续数据未能达到预期,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仅会影响里程碑达成的付款,更可能动摇市场对其长期价值的信心。

  毕竟,BMS对其84亿美元的豪赌,建立在对BL-B01D1全球商业化潜力的严格评估之上。一旦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始终存在。

  市场对百利天恒的最大质疑,莫过于其“All in”BL-B01D1的策略。尽管该药潜力巨大,但新药研发的不确定性极高,一旦失败,公司将面临巨大风险。

  事实上,百利天恒并非未布局其他管线。公司已构建起SEBA双抗平台、HIRE-ADC技术平台、多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GNC)平台以及创新ARC(抗体-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平台。其中,GNC平台已推进4条临床阶段管线,ARC平台的BL-ARC001已获IND批准,被认为是潜在的全球首创候选药物。

  2025年10月21日,百利天恒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另一款ADC药物BL-M24D1的临床试验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晚期实体瘤。这款药物采用新一代毒素偶联技术,被视为公司继BL-B01D1之后又一重要资产。

  尽管如此,这些管线大多处于早期阶段,距离商业化仍有较长距离。与BL-B01D1相比,其临床进展和市场关注度明显不足。百利天恒的“后继有人”更多体现在技术平台的构建上,而非具体产品的成熟度。

  这意味着,百利天恒在短期内,或仍将高度依赖BL-B01D1的表现。

  03)

  不慌财说

  港股上市:

  水到渠成,还是资本续命?

  2024年37.08亿元的净利润,让百利天恒一跃成为“盈利药企”,但这笔利润源于BMS的首付款,并不可持续。

  2025年上半年,百利天恒再次陷入亏损,净亏损达11.18亿元,这正是其研发支出持续高企、盈利难以为继的真实写照。

  从现金流角度看,百利天恒目前并不缺钱。BMS的首付款、科创板募资以及2025年9月完成的37.64亿元定向增发,为其提供了充足的“弹药”。截至2025年三季度,公司货币资金充裕,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但问题在于,创新药研发是“无底洞”,尤其是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耗资巨大。百利天恒计划在2029年形成全球商业化能力,这意味着未来数年仍需数以十亿计的持续投入。若BL-B01D1的后续里程碑付款未能如期到账,或港股融资不及预期,公司的资金链将再次面临考验。

  进一步深入分析,百利天恒港股上市的动机或许远不止于“拓展融资渠道”。

  首先,是估值再平衡的需求。截至2025年11月5日收盘,百利天恒A股股价报365.21元/股,总市值1508亿元,科创板发行价为24.70元。这一估值水平,已远超多数已实现商业化、营收规模达百亿级的成熟药企。

  然而,高估值的背后,是机构投资者的持续减持。百利天恒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基金持股比例从50.5%骤降至30.43%,持股机构数为520家。百利天恒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到第三季度末,持股机构数量已减至138家。

  这表明,部分机构投资者已开始套现离场,A股市场对百利天恒的估值泡沫已有警惕。

  此时赴港上市,一方面可以引入更多国际投资者,稀释A股市场的高估值压力;另一方面,通过港股发行的市场化定价机制,为公司提供一个更趋“合理”的估值锚点。若港股发行价与A股存在显著折价,反而可能增强国际投资者的配置意愿。

  其次,是全球化战略的必然选择。朱义曾公开表示,目标在2029年底将百利天恒打造为“入门级跨国药企(MNC)”,登陆港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步。通过港股上市,百利天恒不仅能募集更多资金用于全球临床试验,更能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为未来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商业化铺路。

  百利天恒冲击港股,目前看已是水到渠成。公司已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境外上市备案,通过港交所聆讯,联席保荐人为高盛、摩根大通和——这些“金字招牌”为其上市铺平了道路。更重要的是,百利天恒凭借BMS首付款带来的盈利记录,已具备更强的合规基础。

  然而,挑战同样严峻。港股市场对生物科技企业的审核日趋严格,尤其关注其商业化能力、研发管线的可持续性以及长期盈利前景。百利天恒目前仍无自研产品上市销售,收入高度依赖BMS的首付款,未来盈利模式尚不清晰。若港股投资者对其“单产品依赖”模式存疑,可能导致发行遇冷或估值大幅低于预期。

  港股上市后,百利天恒也将面临更严格的国际监管、更挑剔的全球投资者以及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将对扎实的临床数据、清晰的商业化路径和可持续的研发管线提出更高要求。

  百利天恒需要的不仅是资金,更是时间、耐心和持续的创新能力。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