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11月12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贝壳旗下整装品牌“被窝”在一起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胜诉,商丘被窝茗赛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被法院判决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事实上,纵观家居行业,此类案件并非个例。近年来家居行业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频发,凸显出品牌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一些企业试图通过“搭便车”“傍名牌”方式快速获利,这不仅损害了原创品牌的商誉,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未来,监管部门应加强巡查,加大对“傍名牌”等行为的打击,从源头遏制侵权,保障消费者和正规企业权益。
乱象频出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商丘被窝茗赛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因侵害“被窝”注册商标专用权并构成不正当竞争,被法院一审判决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变更企业名称且不得使用与“被窝”相同或近似字样,并赔偿经济损失5万元。
法院认定,商丘被窝茗赛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在门店招牌、广告宣传及装饰材料中突出使用“被窝”标识,易导致消费者混淆误认,其行为构成商标侵权;同时,被告将“被窝”登记为企业名称并突出使用,具有明显攀附他人商誉的主观恶意,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构成不正当竞争。
对此,被窝相关负责人回复北京商报记者称,品牌被假冒并不是一个新鲜事,当一个品牌具有了较高的市场认知与用户口碑时,就可能会有不法分子假冒并从中牟利。未来,被窝会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建立品牌护城河,并帮助消费者建立鉴别真假被窝品牌的能力。
事实上,家装行业类似遭遇的侵权事件并非个例。2024年11月,龙泉市市场监管局在某工地查获922件假冒“ARROW”箭牌卫浴产品,涵盖9类产品。2023年,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针对一起涉“九牧”品牌的侵犯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做出终审判决,维持了相关被告赔偿“九牧”品牌权利人经济损失等共计380万元的一审判决。2022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对欧派集团诉佛山卓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然公司”)、佛山市影山红科技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一案做出判决,认定涉案第1128213号“欧派”商标为驰名商标,被告构成侵权,判令卓然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并一次性赔偿欧派集团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30万元。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梳理,、、金牌橱柜、等诸多家居品牌均遇到过商标侵权案件。
业内人士表示,侵权行为的频发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当前家居行业商标侵权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整装、定制家居等新兴领域,企业需提高警惕,同时社会应加强对此类行为的监督和打击力度。
多因素所致
品牌侵权乱象频发的原因复杂多样,首要因素在于利益驱动。仿冒品牌通过“傍名牌”可以快速吸引消费者,降低市场开拓成本,从而在短期内获取高额利润。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在一些案例中,侵权企业直接复制正品品牌的名称、标识甚至门店装修风格,利用消费者对知名品牌的信任感牟利。这种“搭便车”行为成本低、收益高,使得部分企业铤而走险。此外,对于企业而言,维权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资金,包括调查取证、诉讼费用等,而侵权赔偿金额有时难以覆盖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家居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加剧了侵权风险。家居行业普遍采用经销代理制度,线下门店覆盖范围广,这给品牌统一管理带来挑战。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部分经销商在合作结束后仍继续使用原品牌标识,或是通过在门头、宣传材料上使用近似标识的方式打“擦边球”。此外,家居产品品类繁杂,跨品类注册保护不足也导致侵权行为频发。以定制家居为例,一个品牌可能同时涉及家具、建材、装修服务等多个类别,若未进行全类别商标注册,就容易被他人在其他品类上抢注或仿冒。
此外,消费者认知不足同样加剧了乱象。许多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或服务时,往往依赖品牌名称和外观进行判断,缺乏对正品标识的深入了解。消费者成女士表示,自己在选择装修时,首先选择知名品牌。因为大品牌产品品质有保障,服务也会更到位。当被问及如何进行甄别时,成女士则表示自己无法甄别,更多是听取设计师的意见。
事实上,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仿冒品牌容易混淆视听,尤其在线下门店和中小城市市场中更为明显。在部分家居装修案例中,消费者可能因价格因素选择仿冒品牌,却未意识到其潜在风险。
材料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表示,卖假售假是促进消费的大敌,应予以坚决打击,协会呼吁各建材家居卖场要把售假卖假的商户驱逐出卖场,净化消费环境。
加强监管
面对市场频出的侵权现象,政策监管需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应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商标注册审查机制,同时加强跨区域执法协作,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此外,可提高侵权赔偿标准,引入惩罚性赔偿,让侵权者付出更高代价。
政策层面,2024年8部门联合印发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已明确“全链条保护”思路,提出到2027年,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更加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基础进一步夯实;到2035年,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保护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了解到,目前全国在建和已建成运行的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数量达71家,分布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省域覆盖率超90%,其中4个直辖市均已建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事实上,品牌保护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企业自身应主动作为,构建全方位的品牌保护体系,将品牌保护纳入长期发展战略。
被窝整装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被窝整装当前仅服务于北京市场,尚未在其他城市开展整装等相关业务。消费者如在其他城市看到被窝的假冒品牌,可以进行举报。同时,被窝整装也联合推出了资金存管服务,客户装修付款时,款项将支付至由银行、被窝、个人三方组成的存管账户(装修资金存管专用户)中,并由银行进行冻结,确保装修资金专款专户,避免资金被挪用或滥用,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
业内人士表示,解决侵权乱象还需社会共同努力。消费者应提高知识产权意识,主动选择正规渠道,并对侵权行为进行举报;行业协会可制定自律规范,推动行业良性竞争;媒体和公众则需发挥监督作用,曝光典型案件。知识产权学者陈静表示,只有企业、政府和社会多方协作,才能构建一个尊重创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最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翟枫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