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袁璐)“这是我第一次租房,但完全没踩雷。”推开有巢公寓豆各庄店A1户型的房门,1998年出生的王小豆笑着迎上前来,30多平方米的开间洒满阳光。市住建委昨日披露,截至10月底,北京已全面完成年度保障房建设任务。其中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万套(间),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8万套(间)。
“月租3200元,同样的预算在这片区域只能合租个主卧。”王小豆带着记者参观新居,家具家电齐全,她只带了日常用品就入住了,让她满意的还有配套设施。
有巢公寓豆各庄店店长介绍,该项目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859间,主要面向35岁以下年轻人,这一群体占比达70%左右。
同样找到心仪住所的还有外卖小哥陈哲。10月1日,他和爱人搬进北京泊寓旧宫芯社区的大开间。“一个月房租3200元,没有中介费。”9月底初到北京的他,通过短视频平台找房,只用两天就安顿下来。这个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的项目前身为大兴区集体土地入市流转试点项目,于2025年10月开业,提供1500余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其中200套(间)面向城市公共服务人员配租。
一个个温暖故事背后,是北京保障房供给结构的持续优化。近日,北京正式印发2025年第二批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计划,包括新建项目17个、房源1.98万套,筹集项目7个、0.24万套,竣工项目7个、房源0.81万套。
在第二批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计划中,保租房“一间房”(公寓型)和“一张床”(宿舍型)产品占比达98%,其中宿舍型房源占40%,较第一批计划中公寓型、宿舍型产品85%的比例大幅提高。比如,经开区路南区N17地块将提供2390套公寓,为企业技术工人营造经济舒适的居住环境;昌平区南百路百善段108号院等3个改建项目计划提供约2300间房源,精准对接周边高校和医药企业人才;顺义区张喜庄集租房二期可为周边企业职工提供2235套(间)住宅型、公寓型和宿舍型租赁住房。“一间房”“一张床”的增多,体现了对新市民、青年人和城市服务群体的精准保障。北京正着力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为更多“王小豆”和“陈哲”点亮安居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