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确诊乳腺癌,在化疗和保存生育力之间如何选择?


(来源:上观新闻)

28岁的小雨(化名)从未想过,淋浴时摸到的一个小小硬块,会将她的人生推向重大抉择的十字路口。在癌症与生育的双重考验面前,男友一句“我们领证吧”,让这场与病魔的抗争,充满了爱的温度。

近日,完成综合治疗的小雨病情稳定,正定期接受随访,她与爱人共同保存的8个优质胚胎,为未来的生活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故事始于一次寻常的自我检查。不久前,小雨在右侧乳房外上方发现一个硬块。在男友的坚持下,她来到红房子医院乳腺中心就诊,经吴克瑾主任团队系列检查及穿刺活检,最终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直径2.5cm,临床分期为IIA期,基因检测显示BRCA1基因突变。

BRCA1作为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突变意味着携带者终生患乳腺癌风险高达50%-85%,卵巢癌风险也会显著增高,这一结果让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关键。“保乳还是全切?先化疗还是先保生育力?”一系列问题摆在28岁的小雨面前——她尚未生育,而化疗药物可能对卵巢功能造成不可逆损伤,生育问题被疾病瞬间从“以后再说”拉到眼前。

红房子医院多学科诊疗团队介绍,对于育龄期乳腺癌患者,治疗的核心是在确保肿瘤学安全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其中生育功能保存与乳房外形修复是两大重点。生育力保存主要有胚胎冷冻、卵母细胞冷冻、卵巢组织冷冻等方式,其中胚胎冷冻适用于已婚女性且成功率较高,卵母细胞冷冻适用于未婚女性,卵巢组织冷冻则是新兴技术,不会明显延迟化疗时间。

就在小雨为生育与治疗的顺序纠结无助时,男友的坚定给了她力量。“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回家的地铁上,男友认真地说:“我们领证吧。不是因为同情,是因为我想和你共度余生,癌症只是让这个决定提前了而已。”

两天后,小雨和男友拿到了结婚证,领证后的第一时间,小雨便在医院启动了生育力保存流程。经过一段时间的促排卵药物注射及卵泡发育监测,她和爱人成功获得8个优质胚胎。

解决了生育力保存的后顾之忧,小雨接受了医生建议的乳腺切除术及双侧乳房重建手术。据了解,乳房重建已成为乳腺癌外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保乳手术还是全乳切除后即刻重建,都能在根治肿瘤的同时,尽可能恢复乳房自然形态,满足年轻患者对形体完整和心理健康的需求。术后,小雨按计划完成了辅助化疗,目前综合治疗已全部结束,病情稳定。

针对育龄期乳腺癌患者的生育时机,专家建议,治疗结束后需等待2-3年再考虑生育,此阶段是肿瘤复发风险较高的时期,需结合肿瘤类型、分期及治疗情况,由乳腺科、生殖科、产科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生育计划。

吴克瑾主任提醒,年轻女性应重视乳腺健康,每月进行乳房自查,月经结束后是最佳自查时机,如发现无痛性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改变、乳头凹陷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应提早筛查起始年龄。确诊乳腺癌后,育龄期患者应积极了解生育力保存方案,配合医生完成规范治疗,治疗后坚持定期复查,做好终身健康管理。

原标题:《28岁确诊乳腺癌,在化疗和保存生育力之间如何选择?》

栏目编辑:郜阳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左妍 通讯员 张明迪 李敏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