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汉简吉语”带回家
——第八届进博会甘肃非遗展馆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
“‘永年’二字好啊!曹操在《龟虽寿》里说,‘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您记得真好!这‘永年’,就是甘肃简牍博物馆从汉简里拓印出来的,说不定曹操所在的时代,‘永年’二字就流行这样写呢。”
“那太有历史感啦!”……
11月9日下午,第八届进博会甘肃非遗展馆里,依然客流如云。一位参观者拿着甘肃简牍博物馆制作的汉简“永年”文创产品,驻足欣赏,仔细品咂,并与展台服务人员深入交流。
这时,旁边的一位女士惊呼起来:“这几个摆件太美啦!满心欢喜、平安喜乐、长毋相忘,还有这个大大的喜字,字美,含义更美啊!这些字是从哪里来的?”
随即,甘肃简牍博物馆文创负责人讲起了背后的故事——这些字都是设计师从汉简中遴选了最具代表性的吉语拓印出来的,并根据它们承载美好、祝福、喜庆的含义,为其设置了中国红的底色,而字体本身用金墨呈现。不论字体、字意,还是背景、色调,都体现出了吉祥的含义,还给这个系列的文创产品取名——“汉简吉语”。
“把汉简里的吉语带回家,真美!”刚才那位女士说着就挑选起来。
几天来,这样的火爆场景不时出现。甘肃简牍博物馆的“汉简吉语”系列文创,成了展位上的明星产品,深受观众喜爱。
甘肃简牍博物馆文创负责人说:“吉语是穿越千年的‘情感共鸣’,我们做‘吉语’系列文创,是为了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汉简上的吉语,其实和现代人的祝福没什么不同,汉代人希望‘长乐未央’,我们也希望永远快乐;汉代人希望‘长毋相忘’,我们也希望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可以彼此惦念。当拿起‘吉语’明信片,或者亲手拓印一枚冰箱贴,你会发现汉代人的祝福,其实一直藏在我们的生活里。就像汉简上的文字,虽然历经千年,却依然能让现代人感受到温暖,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甘肃简牍博物馆是目前中国汉简藏量最大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50251件(组),其中一级文物1680件(组),有天水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敦煌马圈湾汉简、悬泉汉简及魏晋简牍等。简牍文物记录着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在丝绸之路上的动人故事、智慧结晶,承载着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所作的卓越贡献。
近年来,甘肃简牍博物馆立足文化遗产保护,致力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简牍文化保护、研究、活化、利用。目前,已开发出“汉简吉语”系列冰箱贴、摆件、明信片,“永年”系列漆器、香牌,“汉自有声”系列羊绒围巾、手帕等文创产品,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责任编辑:郭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