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中的坚守


(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贺剑梅

陈佩斯执导并主演的电影《戏台》一经放映,好评如潮。这部电影以民国乱世为背景,通过一个戏班的离奇遭遇,引发了人们对艺术、人性和时代的深刻思考。

影片开场,便将观众带入了那个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戏班班主侯喜亭带着他的五庆班满怀期待地来到京城,准备凭借经典剧目《霸王别姬》一展风采,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一系列荒诞至极的事件。军阀洪大帅强行包场,为了自已喜好要求戏班改变《霸王别姬》的结局,这一荒唐命令,使得艺术在权力面前是那么脆弱,这也成为了全片矛盾冲突的核心。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情节,实则深刻地映射出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在那个权力至上、规则被肆意践踏的年代,艺术沦为了强权的附庸,艺人的尊严被无情地践踏。

一部优秀的作品离不开鲜活的艺术形象,《戏台》中,陈佩斯饰演的班主侯喜亭无疑是全片的灵魂人物。他世故圆滑,深谙在乱世中求生存的法则,面对权贵时总是满脸堆笑、点头哈腰,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只为保住戏班和众人的性命。当洪大帅提出改戏的无理要求时,他的内心充满了挣扎和痛苦,那句“都是为了活命啊”的无奈叹息,道尽了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身不由己。那一代代艺人用心传承下来的规矩,形成了艺术的护城河,是源远流长的文化根基,岂是能随意更改的?但,是改戏?还是活命?“人家有枪,人家说了算”,侯班主眼中的泪,那强忍悲愤而颤动的胡须,让人怜悯。在残酷的生存威胁和强权之下,他们不得不做出无奈的妥胁。用喜剧的手法将这种荒诞放大,使观众捧腹大笑,但这笑是带泪的笑。

然而也有为了艺术宁死不屈的,当洪大帅要改戏,问道“会不会演?”时,男旦凤小桐决绝地说:“不会!”他是在用生命维护戏曲的尊严,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与权贵做着抗争,渺小却坚定。舞台上的他仪态万方,淋漓尽致地演绎出了女性的阴柔美,舞台下的他铁骨铮铮,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你方唱罢我登场,走了洪大帅,来了蓝大帅,当他面临“活着”与“活法”这个二选一的严峻问题时,凤小桐终于忍受不了尊严被侮辱,他认为离开这个世界才是最体面的退场。一代名伶终因时代的桐树太小,这只名凤无立足之枝,致使他以这种方式谢幕,令人惋惜。个人的悲剧,其实是时代的悲剧。

在影片中,“戏比天大”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也是戏班众人心中坚守的信念。电影的结尾,外面炮火连天,震得戏台房顶上的瓦砾、尘土不断落下,但“霸王”和“虞姬”,毫不畏惧,一字未改地唱完了最后一幕,唱出了艺人的风骨,唱出了对艺术的倔强守护。尽管面临着来自外界的重重压力和困境,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这种对艺术的坚守,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守护。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信仰和希望。

《戏台》最令人称赞的地方,在于它巧妙地将喜剧与悲剧元素融合在一起,让观众在欢笑与泪水中感受到了时代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奈。而在这些喜剧元素的背后,却是深深的悲剧内核,让人看了有笑,笑后有泪,深切地感到痛心和悲哀。这种悲喜交融的表现手法,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在看似荒诞的剧情背后,隐藏着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洞察。

大幕落下,那激昂悲壮的唱腔似乎仍在耳畔回响,台上是戏,台下更是一出大戏。《戏台》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小人物的悲欢凄凉,也照出了大时代的荒诞与苍桑,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艺人们的苦难与挣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强权怎样压迫,总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用生命去坚守,那是艺术的纯粹,是传统的厚重,更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脊梁。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