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前三季度,新河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7%和7%
项目为王强动能 就业带动惠民生
11月10日拍摄的新河县西流乡南马庄村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 李世强摄
11月6日,村民在新河县新河镇邢家庄村田间采摘金丝皇菊。 李世强摄□本报记者 王永晨
天气转冷,新河县却处处热潮涌动。从塔吊林立的项目工地到机声隆隆的现代化车间,从科技赋能的5G智慧舱到运输繁忙的绿色物流专线,到处升腾着生机与活力。
最新出炉的邢台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新河县多项核心指标表现突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三项指标排名邢台市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列全市第四,交出了一份发展强劲、亮点纷呈的成绩单。
项目为王,点燃发展强引擎
11月3日,在新河经济开发区盛合激光智能自动化设备制造项目的施工现场,2.6万平方米的车间主体框架已经完工,工人正忙着固化地面、安装墙板。这个省重点项目自年初开建以来进展顺利,1至9月投资完成率为110.25%,预计年底前即可竣工,明年3月投产。
“新河县成立了工作专班,从办理前期手续起就全程帮代办,第一时间帮助解决了用地、用土、用电等问题,为项目建设扫清了障碍。”项目工地负责人刘东鱼说,这个智能数控一体化生产车间将引进德国先进智能全自动无人生产流水线、日本天田铣床的先进设备,可年产3600台激光智能自动化设备,年产值达到2亿元。
新河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张雷介绍,这个项目属于“邢商回归”项目,母公司是一家集金属成型装备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中船、、等一批知名客户。该项目将填补当地在激光加工领域的空白,为新河县新型电池及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补上关键链条,并为周边县的农机、汽车零部件等生产企业提供有力支撑。
投资是增长的基石,项目是发展的引擎。今年,新河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做大项目储备库,优化要素保障网。该县对重点项目组建工作专班,实行“一企一策”定制化服务,高效协调解决项目落地瓶颈,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总投资6.36亿元的眼健康创共享式园中园正加速建设,重点布局高端镜盒与视觉健康链、医疗器械供应链与代工链、眼健康服务与数字医疗链,建设原材料集采中心、跨境外贸服务平台、环保设备共享车间等六大共享平台,发展制造、研发、服务、康养四大功能板块,打造京津冀眼健康产业基地;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入驻企业26家,其中20家已建成投产,6家正进行车间装修和设备安装调试……今年1至9月,新河县新开工入库项目45个,完成投资8.15亿元;泽冀、国华、国瑞3个风电大项目同步推进,完成投资9.58亿元。
“前三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以高于全市19.5个百分点的增速名列各县(市、区)榜首。”新河县统计局投资股股长周丽霞分析,其中工业投资表现尤为突出,同比增长114.9%,高于全省97.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72.1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就业带动,鼓起城乡居民“钱袋子”
11月3日,新河县西流乡南马庄村北侧温室大棚区旁,几十个集装箱式的5G智慧舱一字排开。打开舱门,里面的金耳、绣球菌等珍稀食用菌长势喜人。
“我们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了500亩的金耳、羊肚菌等特色种植基地,亩均增收3000元,400余户农户受益。”南马庄村党支部书记孙立岭说。
新河县白神首乡东团村康兴家庭农场流转了2000多亩地,种植金银花、花生、小米等,农场常年用工,仅金银花采摘就吸纳了300多名村民就业;在新河镇白穴口村,千亩低洼盐碱地变身莲藕种植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约28万元的同时,还为村民提供了大批岗位……
新河县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以深化农村改革破解发展瓶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每月专题研究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县领导遍访各乡镇和调研样本村,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各乡镇成立农业经济运行专班,明确由乡镇长直接抓农业经济运行特别是农民增收工作。
去年以来,该县谋划实施了珍稀食用菌、鲜食玉米、菊花等18个特色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4亿元,截至目前,已建成投产13个。开通“北京新发地—新河县”绿色物流专线,将特色种植的成果迅速送到北京市民的餐桌。
新型电池及新能源装备产业的加速崛起、传统特色眼镜盒产业的提质升级,为当地城镇和农村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乘势而上,新河县切实加强劳务品牌建设,巩固和提升省级劳务品牌“新河镜盒工”,带动就业1万多人,从业者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打造市级劳务品牌“新河电池工匠”,带动就业近万人,人均年收入达8万元。
就业渠道不断扩大,企业稳岗扩就业成效明显。今年,新河县坚持扩大就业容量和提升就业质量相结合,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开展“春风行动”“人才夜市”等各类招聘活动67场次,提供就业岗位6700多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164人次。“河北福嫂”在京津就业118人。积极发挥“零工超市”和创业孵化基地作用,帮助更多人就业。
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推动居民收入稳步攀升。延续去年新河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位列全市第二、第一的势头,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7%和7%,增速双双位列全市第一。
提升质效,驶入产业兴旺快车道
11月3日,在邢台玥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退役锂电池梯次利用处理生产线不停运转,将一块块退役锂电池拆解分离成正极粉、负极粉、铜粉、铝粉等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这些退役锂电池在上线处理之前,已经利用我们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将电解液安全分离,实现了安全、环保、高效的模块化生产。”该公司总经理陈为鹏介绍,这项技术解决了困扰业界多年的放电难、放不净和电池拆解过程中“自产氧”带来的安全和环保风险,今年获得2025年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作为业内唯一能够回收高纯度电解液再利用的企业,该公司目前正在调试更高效的电解液分离设备,为迎接锂电池退役高峰期做好准备。
2023年以来,新河县坚持“工业立县、产业兴县”战略不动摇,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该县瞄准京津冀区域电池生产、废旧电池回收及处置利用一体化协同发展目标,出台了《打造京津冀新型电池和循环经济示范区方案》,成立了首个京津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联盟,链条式引进落地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财税贡献大、吸纳就业多的大好高优项目。
去年,新河县新型电池及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成功获评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已拥有规模以上企业27家。今年1至9月,该集群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1%,预计全年营业收入将达85亿元。
截至目前,全县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0家、“小巨人”企业2家、绿色工厂10家、单项冠军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90家、创新型企业101家。
在农业端,新河县深耕“新河金耳”等特色品牌,目前已建成北方最大的珍稀食用菌产业基地,建设89栋冷棚、20栋日光温室及120个5G智慧舱。“新河金耳”被评为河北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和特质农产品名录。
同时,大力推进中化1.5万亩大田作物示范基地建设,实现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双赢。今年成功争创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和中央彩票公益金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获得资金支持用于农业发展。培育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
得益于新河县“工业提质+农业增效”的双轮驱动战略,形成“二产领跑、一产稳进”的协同发力新格局。前三季度,全县第一产业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同比增长6.0%,带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86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位列全市第4名。
“我们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围绕延链补链强项目、提质增效兴产业,推动县域经济从‘量的增长’向‘质的跃升’转变,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群众。”新河县委书记韩非表示,下一步,将聚焦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以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