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捷安泊依据全国各项目场地的特点,目前正与央企在“光储充”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项目建设完成之后,将实现能源的智能循环:白天,光伏发电优先用于满足照明与充电需求,剩余电量储存至储能系统;夜间,利用谷电进行储能,在用电高峰时段反向输出电量。这一实践切实体现了捷安泊运用新能源技术重构城市出行与能源关系的创新理念。
三位一体
构建绿色出行新体验
“光储充停一体化”战略是捷安泊新能源布局的核心支点。企业创新性构建“桩位网络+出行小程序+智慧停充云平台”三位一体服务模式,精准破解“停车难”与“充电烦”的双重痛点。
通过智能小程序,车主可实时查询充电桩使用状态、预约车位和充电时段,实现“停车即充电”的无缝体验。自主研发的“雷公电场”解决方案成功打通光伏、储能、充电设备的数据壁垒,构建起智能化的能源管理闭环。目前,企业已在沈阳建成12处自建场站,覆盖世博园等核心应用场景;与中石油、特来电、蔚来等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共建50余处充换电站,累计服务超过10万人次,充电成功率高达99.2%,明显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这一战略布局充分激活了停车场闲置空间的绿色价值,通过“停车+充电”场景的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服务。
数据驱动
充电网络的精准布局
2025年,捷安泊规划新建充电站150处、新增充电桩3000个,总量将突破5000个。这一宏大的布局规划基于企业运营的500多个停车场、数万个智慧泊位所产生的洞察。
通过对车主充电需求热力图的深度分析,企业精准识别浑南奥体中心、太原里商业圈等高需求区域并实施优先布点策略,确保充电设施布局最大化满足民生需求,有效释放国有场地资源价值,显著减少政府重复投入。形成“东北加密、南方拓展”的战略性充电网络格局,重点覆盖沈阳、大连、长春等东北核心城市及三亚等南方重要旅游目的地。
城市价值
从能源节点到决策支撑
“光储充停”解决方案的城市价值远超基础服务范畴。在沈阳市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进程中,捷安泊储能系统可作为城市重要的“分布式能源节点”,积极参与电网调峰,显著增强电网的弹性与稳定性。
企业积累的充电行为大数据为政府规划公共充电桩布局提供了精准的决策依据。例如,通过数据分析识别浑南奥体中心周边为“充电刚需区域”,建议新增20个快充桩,实现了公共资源的最优配置。凭借平台算力的持续提升与实时数据交互能力,捷安泊每年在降低市民出行成本、缓解交通拥堵、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等方面,为城市创造上亿元的经济价值。
“过去我们专注于‘让车有位停’,现在要实现‘让车绿色停、智慧行’。”企业负责人表示,新能源业务已成为服务城市转型升级的新抓手。
多维探索
拓展城市服务边界
依托丰富的场地资源优势,捷安泊正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新兴赛道:在棋盘山景区利用停车场开展无人机巡查试点,实现5分钟内调度地面车辆进行快速处置,形成“空中巡查+地面响应”的立体化治理模式;未来计划以沈阳为核心构建低空物流网络,充分利用停车场资源开展短途物资配送服务。
数字经济为企业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底层支撑:升级的城市级静态交通云平台,整合超过500个停车场、数万个车位、50余处充换电站的实时数据,构建起可视化的城市级大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不仅优化了企业自身的运营效率,更为城市规划、交通疏导、能源调度提供了多维度的决策支持,成功实现“数据变资产”的价值转化。
从智慧停车到“光储充停”,从低空经济到数字赋能,捷安泊的发展愿景愈发清晰:以“一城、一网、一平台”为核心战略,提供“投资、建设、运营、充电”全链条服务,致力于构建智慧出行普及化、资源利用最大化、停车服务最优化的智慧城市立体交通生态圈。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郑希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