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长达两年多的“无主”状态或即将终结。近日,公司因第一大股东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停牌,而交易对手方背后,正是今年在数字资产领域动作频频的华检医疗。
创业慧康或将迎来“新主”。
11月10日,创业慧康发布公告称,其第一大股东葛航正与杭州更好智投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值得关注的是,后者系华检医疗下属公司设立的企业。
事实上,创业慧康自2023年8月完成第八届董事会换届后便一直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状态。若此次交易顺利完成,公司将结束目前无实际控制人的局面。
华检医疗此番出手,或是看重创业慧康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布局。作为行业早期入局者,创业慧康不仅拥有覆盖多场景的“慧康云”生态体系,还自主研发了BsoftGPT等AI医疗平台,技术布局领先。
值得注意的是,华检医疗目前正从传统IVD分销商向Web3数字资产领域积极转型。
具体来看,今年下半年以来,公司先后布局创新药知识产权代币化基金、以太坊金库战略,还与创胜集团达成创新药管线资产RWA合作。这一系列举措获得市场积极回应,自今年7月14日行情启动以来,截至最新收盘,股价已累计上涨304.02%。

创业慧康
或迎“新主”
创业慧康历时两年多的“无主”状态或将终结。
11月10日午间,创业慧康发布公告宣布停牌,透露第一大股东葛航正与杭州更好智投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杭州更好智投”)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若交易顺利完成,公司将结束目前无实际控制人的局面。
公告显示,鉴于该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股票自2025年11月10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两个交易日。目前,各方主体正在就具体方案等相关事项进行论证和磋商,具体情况以各方签订的相关协议为准。
值得关注的是,据华检医疗公告披露,此次交易的对手方杭州更好智投系华检医疗下属公司在境内设立的有限合伙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创业慧康专注于医疗卫生健康信息化的建设、研发及服务创新,产品涵盖智慧医疗、智慧卫生、医保、健康及养老等各种智慧场景。
梳理历史公告发现,创业慧康自2023年8月25日完成第八届董事会换届后便一直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根据彼时披露的公告,公司第一大股东葛航持股14.24%,第二大股东飞利浦持股10.01%,拥有公司表决权的股份比例较为接近,其他股东持股比例较为分散。因此,无任何单一股东能控制公司股东大会,也无任何单一股东依其可实际支配的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足以对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
从当前股权结构来看,截至最新报告期,创业慧康前两大股东仍为葛航和飞利浦。值得注意的是,葛航及飞利浦在今年多次减持公司股份。其中,葛航的持股比例已从去年年末的14.24%下降至今年三季度末的10.06%,
此外,根据公司近期披露的减持公告,二股东飞利浦在今年9月9日至10月20日,以4.15元/股的均价减持公司股份3730.43万股,持股比例降至7.62%。

为何是
创业慧康?
华检医疗“看好”创业慧康,其核心逻辑或许在于,创业慧康作为国内领先的医疗卫生健康信息化服务商,将有力助推华检医疗向数字产业转型。
从创始人背景来看,公开资料显示,创业慧康创始人葛航于1963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工业自动控制专业。毕业后,他先是进入西湖电视机厂研究所,从事电子打字机研发工作,后又转入杭州电子有限公司担任生产主管。
然而,葛航很快便感受到了其职业发展的瓶颈,并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创业,从电脑销售行业做起。在一次向医院成功推广收费系统的过程中,他意外发现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巨大潜力,并由此切入该赛道。1997年12月,葛航正式创立了创业慧康。
在医疗信息化行业中,创业慧康是最早一批进入的参与者之一。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公司于2021年启动“慧康云”战略,构建覆盖医疗、卫生、医保、健康等场景的云生态价值供应链,通过技术架构升级与生态合作,形成了覆盖医疗全场景的云服务能力。
在技术方面,公司近年来持续加码医疗AI产品研发,已自主研发了BsoftGPT平台。该平台具备对接第三方大模型与数据库的能力,能够为下游客户提供多样化定制解决方案。目前,其AI产品已应用于临床医疗、患者服务、医院管理等数十类场景,实现多环节赋能。
以此同时,公司也在不断推进AI成果落地。据中报披露,公司与浙江大学共同开发了AI关键患者精准追踪系统(APTS)。该系统在浙江省某三甲医院集团试点运行一个月以来,累计追踪门诊关键患者超3000余例,精准召回需干预患者800余例,早诊早治率提升42%。
此外,公司还与其大股东飞利浦合作,共同推出飞悦康CareSync一体化智慧医院信息系统。
然而,在加大AI布局的同时,公司业绩却持续承压。公司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项目延迟、新产品HI-HIS系统导入磨合导致收入减少,以及研发投入维持高位、账期延长导致减值计提增加等因素共同影响。
财报显示,2024年创业慧康实现营业收入14.23亿元,同比下降11.96%;归母净利润亏损1.74亿元,同比由盈转亏,降幅达572.96%;扣非后净利润为亏损1.92亿元,同比下滑664.96%。
进入2025年,这一趋势仍未扭转。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62亿元,同比下滑26.26%,归母净利润亏损1.22亿元,同比下滑331.69%。

华检医疗的
“筹谋”
有意思的是,主业为IVD产品分销的华检医疗,却在今年频频落子数字资产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华检医疗成立于2016年,核心业务为IVD产品分销,并于2019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港股首家IVD上市公司。
同年,公司完成了对威士达集团的收购。而后者是希森美康凝血产品在国内的独家分销商,主要向中国的区域分销商分销凝血分析仪、试剂及其他耗材,以及为终端客户提供维修服务。
据中报披露,截至2025年6月30日,华检医疗已于医院及医疗机构累计安装约6605台希森美康凝血分析仪,并已投入使用。
然而,传统业务并非华检医疗的终点。今年下半年起,华检医疗开始大举布局数字资产领域,包括构建创新药知识产权代币化基金、构建以太坊金库等。值得一提的是,RWA,即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正是当前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热门赛道。
具体来看,7月底,华检医疗宣布与旗下的华大共赢合作,设立全球首个创新药知识产权代币化基金(IVD-BGI CoWin);8月8日,又启动全球增强版以太坊(ETH)金库战略,并与HashKey集团达成全球战略合作。
公司表示,将以全球增强版以太坊(ETH)金库为核心,通过医疗创新药资产代币化(RWA)及链上金融创新,构建医疗产业与Web3生态的价值桥梁。根据计划,公司将投入最多8.8亿港元购买以太坊作为储备资产。截至8月8日,已完成首批5190枚ETH的建仓,每枚平均价格为28798.21港元,总交易对价为1.4947亿港元。
市场对此反应热烈。在7月14日至8月12日期间,华检医疗股价累计涨幅超300%。
9月22日,RWA又迎来新布局。华检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已与创胜集团医药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以下统称“创胜方”)就潜在的创新药管线资产RWA代币化相关事项订立战略合作协议。
公告披露,创胜方旗下的六个创新药管线资产总估值超过15亿美元,代表全球肿瘤治疗领域的前沿科研方向与技术壁垒。
后续,创业慧康能否与华检医疗的数字资产战略有效融合,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