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速递|慧翰微接受国盛证券等4家机构调研 全球首家通过国标AECS认证 2027年强制实施催生3000万台年需求


调研基本情况

2025年11月10日,慧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翰微”)接待了、国泰基金、广发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等4家机构的特定对象调研及现场参观。调研活动于当日10:30-12:00在公司1#楼5层会议室(一)举行,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隋榕华先生、冯静女士、潘敏涛先生。

核心看点:国标AECS认证领先 2027年强制实施打开增量空间

调研中,机构重点关注了公司在车载紧急呼叫系统(eCall)领域的进展。慧翰微方面披露,公司已于2025年9月30日在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通过国标AECS测试,成为全球首家通过该认证的企业,至此公司车载终端已兼容全球所有紧急呼叫系统。

据介绍,国标AECS将于2027年7月1日强制实施,届时所有在国内销售的汽车均需通过该认证。这一政策将催生稳定刚需市场,公司预计届时国内年需求量将达近3000万台。

eCall技术门槛解析:生命安全属性决定高可靠性要求

针对eCall的技术门槛,慧翰微指出,该系统作为继安全带、安全气囊后的重要汽车安全部件,直接关系道路生命救援及时性及事故伤亡率降低。其技术门槛不仅体现在功能实现,更在于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具体而言,eCall产品需通过碰撞测试、紧急呼叫触发测试、数据协议标准测试、兼容测试、音频测试和定位服务等多重认证,同时需确保在极端恶劣环境下正常运行,并具备对自身及外部连接部件的可靠性自检能力。

与ETC对比:政策驱动逻辑差异显著 eCall市场空间更稳定

机构关注eCall与ETC的异同,公司回应称,两者虽均为政策催生的增量市场,但核心差异体现在三方面:

  • 市场规模与需求逻辑:eCall为法规件,2027年强制实施后将形成每年近3000万台的稳定刚需;ETC为政策鼓励安装产品,2019年推广高峰后当前以存量替换为主。
  • 产品定位与技术门槛:ETC属消费电子件,认证宽松、支持后装、无需与车辆核心系统绑定;eCall为车规级法规件,必须前装集成,对算力、安全性及极端环境稳定性要求更高。

竞争优势:先发布局+全认证覆盖+标准制定参与

慧翰微在eCall领域的竞争优势集中于三方面:
1. 先发技术积累:自2013年起跟踪研发欧盟标准eCall技术,2019年取得国内首张欧盟eCall认证证书,并成为全球首批获得欧盟下一代NG eCall认证的企业,海外市场已积累丰富量产经验。
2. 广泛认证覆盖:已取得英国、阿联酋、沙特等多国认证,国内为AECS国标起草单位之一,工程师团队参与标准编制与技术规范制定。
3. 本土化与国际化协同:可依托海外认证经验助力AECS在国内落地,为车企提供兼具可靠性与成本竞争力的产品。

产能与研发保障:柔性生产+平台化研发应对需求激增

关于2027年强制实施后的产能规划,公司表示已构建高度柔性化智能制造体系,自有产线负责核心零部件生产、工艺验证及优化,关键核心零部件自主生产;非核心零部件通过外协厂加工(需通过公司验厂及全流程质量管控),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扩大产能。

研发方面,公司近年研发费用持续增长,采用“平台化、模块化”研发模式,以信息通信技术趋势及客户需求为导向,形成领先的平台迭代与模块开发能力,可快速响应客户差异化需求并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多元化布局:数字化能源管理解决方案逐步放量

除eCall业务外,公司数字化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已进入放量阶段。该方案通过“端、云”一体化技术,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追溯、调控与优化,可支撑车电分离管理、电池租赁共享、充储换电站运营、V2G双向能源互动等场景,为切入能源交易领域奠定基础。

未来战略:聚焦核心赛道 储备长期发展动能

面对市场挑战,慧翰微明确战略蓄力方向:深化核心赛道布局,包括推动数字化能源管理解决方案规模化落地、新一代5G-V2X车联网智能终端应用、切入无人物流车领域等;同时依托AECS认证优势,助力国内车企标配eCall,并通过德国VDA6.3认证提升国际化运营水平,实现从“上车出海”到“出海上车”的跨越。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