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梅世桂)11月6日,位于安顺市西秀区黄腊乡的贵州黔顺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全封闭传送带持续输送稻谷。经清理去杂、砻谷脱壳、精细碾米、色选分级等工序,稻谷最终成为优质大米。
“年产约7000吨,高峰期日均加工50吨,产品覆盖全省各地,有小河湾、布依稻等品牌。”该公司总经理陈锡贵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统一提供稻种、开展技术培训,并以高于市场价每斤0.2元的价格收购达标稻谷,带动合作农户年均增收3000元。
据介绍,今年黄腊乡水稻种植面积达2.3万亩,预计总产量约1300吨,总产值突破3960万元。
眼下,当地的小型加工坊也同样热闹。农户班文祥等开设的加工坊,日均加工2000斤新米,服务周边村民。“村民家里种3亩至5亩稻米,来我这儿碾米,现碾现拿,还能省运费。”班文祥说,今年丰收后,作坊加工量同比增加17%,正好填补大型企业“无暇顾及小批量加工”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