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教育托起璀璨的科学之星


(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在我国核工业起步之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一片郁郁葱葱的乔木林环绕着花园,钱三强先生的铜像就居于花园中。这座不朽的雕像,诉说着荣耀与传承。

  钱三强那一代科学家,以科学报国,创造了无数奇迹。在他的主持下,成功研制了第一座原子反应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枚战略导弹……1999年,国家追授这位开创我国原子能事业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此背后,我们没有忘却钱三强聪慧坚韧、文化修养很高的母亲,正是这位母亲用温柔而坚强的双手托起了这颗璀璨的科学之星。

  成长于自家书楼

  绍兴自古名人荟萃,其中有一位叫徐树兰,他兴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古越藏书楼”,还兴办了“绍郡中西学堂”,即今天浙江省重点中学绍兴市第一中学。他就是钱三强母亲徐琯贞的祖父。

  读书人都有藏书的雅好,而藏而不宣、子孙独享是主流。但是徐树兰却“不以所藏私子孙,而推惠于乡人”,他花费巨资创办古越藏书楼,捐献私人各类藏书7万余册,向公众开放,“变一人书为万人书”,打破了我国数千年藏而不宣的传统观念。

  徐琯贞就成长于这样的书香门第。近水楼台先得月,天资聪颖的徐琯贞在自家书楼中与书共度,如鱼得水,阅读了书楼中大量的书籍。后来,领悟力极强的她又被送到上海中学学习,接受正规严格的学校教育,逐渐成长为一名知书达理、性情温柔、处事果断的知识女性。

  21岁时,徐琯贞嫁到了“钱氏家族”,与钱玄同结成伉俪。1913年10月16日,钱三强在绍兴出生,这是徐琯贞与钱玄同的第三个儿子。钱三强10个月大时随父母来到北京,最初住在琉璃厂附近的一座老式四合院里。

  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深远影响

  在那个时代,普通女性常常受到时代的束缚,被封建礼教和纲常伦理所困。然而,钱三强的母亲却能在那样的环境中饱读诗书,她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钱三强自幼在母亲指导下接触传统文化,阅读了大量典籍,为其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钱三强后来回忆,他们的家庭环境“犹如一个书店”,这种熏陶不仅培养了他的求知欲,还塑造了他日后在科学领域的严谨思维。

  在儿子的教育上,徐琯贞敢于突破传统支持新式教育。她与丈夫共同践行新文化运动理念,支持子女接受现代教育。

  钱三强6岁时进入蔡元培等人创办的孔德学校,这是北京第一所推行白话文和拼音字母的学校。该校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里,钱三强培养了广泛的兴趣,包括体育运动、音乐和科学。

  徐琯贞一直体弱多病,后来被确诊为肿瘤,但她始终以坚韧而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她的这种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钱三强,他后来在科研中表现出的韧性坚持和创新精神与母亲的影响密不可分。

  在巴黎居里实验室期间,为精进实验技术,钱三强长期以实验室为家,双手因反复操作仪器磨出厚厚的老茧。回国后,他主持原子能研究时,面对技术封锁坚持自主攻关,带领团队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进行拓荒式创新,完成关键实验。

  1992年6月28日,钱三强病逝,他的墓碑上刻着“从牛到爱”四个字,属牛的钱三强常以“牛劲”比喻科研态度,要求“像牛一样踏实,像爱一样执着”,这或许正是他对家训的传承,更是对母亲精神的永恒纪念。

  (张萌)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