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记者 郑丽芬 通讯员 傅元璋 饶小飞
11月9日,第34个全国消防日来临之际,柯城区消防救援大队举行了柯城微型消防站建设“蓝焰星光·十年同行”十周年主题活动。
十年间,柯城微型消防站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逐步成长为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草根守护者”,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消防治理之路。
星罗棋布的“草根哨兵”
什么是微型消防站?柯城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刘宏慢介绍,微型消防站是以“灭早灭小灭初期”为目标的志愿消防组织,由社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专兼职人员组成,配备灭火器、水枪、防护服等基础装备,履行防火巡查、初期扑救和消防宣传职能。
“微型消防站的核心价值,就是让消防力量扎根群众身边。”刘宏慢说,微型消防站的最大优势在于“近、快、灵”。“在火灾发生初期,微型消防站能够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处置,有效控制火势蔓延,减少火灾损失。”
这些“草根哨兵”的守护力,在一次次实战中得到检验。比如,今年5月在市区一大型综合体火情中,微型消防站队员快速联动,用10分钟扑灭炸鸡店的煤气灶火情,避免了火势蔓延整栋大楼;2024年3月,柯城区三衢社区一电动自行车突发自燃,微型消防站值班人员第一时间手提灭火器排除险情,有效控制了火势。
据悉,柯城区消防救援大队依据区域特点科学布点,在全区社区、重点单位、住宅小区等关键区域实现微型消防站全域覆盖。目前,全区已建成400个微型消防站,其中重点单位279个、社区68个、住宅小区53个,1737名队员构建起全方位消防安全“防护网”。
今年以来,全区微型消防站成功处置初期火情113起,初起火灾扑救成功率达98.7%,应急救援响应时间缩短至2.8分钟,真正实现“灭早灭小灭初期”的治理目标。
“今年,我们在衢州古城水亭门游客中心旁设立景区微型消防站,兼顾古建筑防护与群众求助需求。”刘宏慢介绍,景区微型消防站充分发挥了“一站多能”的作用,在履行火灾扑救、消防安全巡查等功能基础上,还发挥消防科普、便民服务的作用,让群众在需要时能及时获得帮助。
锻造“会打仗”的
民间消防员
微型消防站的队员大多来自不同的单位,他们满怀热情投身消防事业,但缺乏专业的消防知识和技能。为了提升队员们的业务水平,柯城区消防救援大队组建了微型消防站“线上+线下服务指导队”,定期开展培训指导。
在线上,全区成立“一呼百应”联动群,每周五设置警情、发布命令,开展网上联动演练和实时点评;在线下,选派作战经验丰富的指战员,每周对微型消防站开展实地拉练、指导培训和宣传服务活动。
“微型消防站的队员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实战能力。”刘宏慢介绍,截至2025年,柯城已连续十年举办微型消防站技能大比武活动。比武项目贴近实战,不仅考验队员的个人技能,还考验团队的协作能力。通过技能大比武,微型消防站队员在实战中锻炼了技能,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
十年来,柯城区累计有373家单位、632人获得奖励。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微型消防站队员的肯定,更是对他们未来工作的激励。通过岗位练兵,队员们的实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耕耘“微消防”
打造“柯城经验”
微型消防站的建设,不仅要“有”,更要“优”。柯城区消防救援大队在微型消防站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打造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柯城经验”,让“草根守护者”的战斗力持续升级。
2018年,柯城在全省率先试点微型消防站星级创建,按单位性质划分为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将其纳入民生实事,财政按星级给予每年8000元至20000元补助,同时引导社会单位自筹资金,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微型消防站建设。
柯城区消防救援大队还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微型消防站建设,通过引入智能管理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微型消防站的管理效能。
今年4月,由衢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柯城区消防救援大队牵头起草编制的《社会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与运行规范》通过市级地方标准评审并颁布实施。该《规范》填补了社会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与运行规范的空白,为社会单位微型消防站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和规范,使得各地在建设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助于提高微型消防站的整体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柯城区消防救援大队以“建、管、训、用”四维模式,让微型消防站成为基层消防治理的“毛细血管”。未来,该大队将持续创新,不断夯实“微消防”根基,让这支“草根守护者”队伍更专业、更高效,为群众筑牢坚实的消防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