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曾经风光的宠物出口企业,如今却走上破产清算的道路。近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信息,苏州市锦苏宠物用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锦苏宠物公司”)被申请破产清算。不仅如此,多家老牌宠物企业也步入破产申请或债权申报阶段。随着宠物用品出口红利消退,宠物行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周期轮转。
多家宠物公司步入清算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信息显示,锦苏宠物公司被申请破产清算,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已正式裁定受理,标志着锦苏正式步入破产清算程序。据介绍,锦苏宠物公司成立于1997年,运营约28年,主要经营宠物玩具、笼具、服饰、牵引绳等商品,相关产品曾远销美国、加拿大、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
然而,锦苏宠物公司经营面临风险。天眼查数据显示,近年来,锦苏宠物公司涉诉案件达十余起,多为被告方。案件类型涵盖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借贷纠纷等,其中最高涉案金额超过547万元。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公开信息找到锦苏宠物公司的座机电话,拨打后该电话已显示为空号。
锦苏宠物公司并非孤例。成立于1997年的平阳县孔迎宠物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孔迎宠物公司”)也已进入债权申报阶段。
此外,杭州宠缘宠一下宠物用品有限公司、杭州宠缘宠、杭州宠缘宠四下宠物用品有限公司也已进入破产清算审核程序。该公司初期以线上平台为核心,通过为宠物建立电子身份档案吸引用户,并依托大数据提供个性化服务。2019年起,“宠缘”创始人转向线下扩张,开设多家直营店,并设立3年内突破2000家门店的目标。此后,线下运营陷入困境,创始人的关联企业中多家已被吊销、注销或进入破产程序。
宠物行业出口红利渐退
这些曾经依赖出口业务迅速崛起的企业,近年来陷入困境,背后反映出宠物企业经营面临国内外市场双重压力。
国内宠物企业的起步源于“代工模式”。据悉,中国宠物制造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依托劳动力与产业链基础,迅速成为全球宠物用品的重要代工基地。锦苏宠物公司、孔迎宠物公司等企业抓住了“出口红利”,通过OEM或ODM模式将产品销往欧美日等成熟市场。
然而近年来,宠物用品在海外市场的经营出现变化。从上市公司的经营数据可以看出,受海外营收同比下滑影响,三季报业绩不佳。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出口业务承压,不少企业试图转向国内市场。然而,长期依赖代工的它们在品牌建设、渠道运营和消费者洞察方面严重缺失。国内宠物市场虽在快速增长,但竞争也日趋激烈。在业内人士看来,电商平台的崛起、新锐品牌的涌入,使得传统制造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品牌认知和用户忠诚。
以杭州宠缘宠公司为例,其早期以“宠物电子身份证”和App管理为切入点,具备一定的数字化基因,但在转向线下实体店时,未能控制扩张节奏,导致资金链断裂。
国货品牌信任度搭建中
尽管部分老牌企业倒下,中国宠物市场规模仍在持续扩大。《2023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城镇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不过,市场仍在扩张,竞争的规则却已发生变化。
从早期代工出口,到进口品牌风靡,再到如今国产品牌逐步占领市场,中国宠物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品牌本土化”浪潮。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随着宠物数量的增加和消费者对宠物食品品质要求的提高,行业集中度有望逐步提升。此外,政策支持和行业标准的完善也将有助于优胜劣汰,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企业尤其需要注重品牌建设,通过营销策略和品牌形象塑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宠物消费市场也将朝着更专业化、细分化的方向发展。传播星球App董事长由曦表示,随着养宠人群的不断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宠物经济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宠物食品、玩具等基础用品的需求依然保持稳定,但更加专业化、细分化和品质化的宠物用品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寄养、摄影、宠物咖啡馆等宠物服务市场也在快速发展,为养宠人群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体验。未来,随着宠物经济的发展,行业需要更多创新和差异化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加强监管与规范,促进宠物医疗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王维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