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2025年11月,消费金融行业不良资产处置迎来多个新面孔。11月10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本月以来,马上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两大机构首次在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以下简称“银登中心”)挂牌不良资产包,叠加中银消费金融、南银法巴消费金融的持续加码,单月待消金业转让的不良规模超40亿元,其中,长期逾期资产成为处置核心。

新增多家消金公司甩不良
今年以来,低价出售不良贷款的消金公司队伍越来越庞大,最近再现新面孔。
11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海尔消费金融于近日连发3期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项目招商公告,债权金额分别为5.88亿元、4.14亿元、4.37亿元,加权平均逾期天数2194.35天、1469.1天、1071.25天。债务人集中在中青年,平均年龄39岁,预计竞价时间2025年11月底。
无独有偶,马上消费金融也发布了2025年第1期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项目招商公告、2025年第2期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项目招商公告,从披露信息来看,第1期债权金额14.82亿元,加权平均逾期天数1892.71天,第2期债权金额3.29亿元,加权平均逾期天数1857.73天。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新面孔外,11月来,中银消费金融、南银法巴消费金融也发布了多笔不良贷款转让信息,其中据中银消费金融2025年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批量转让项目招商公告,其债权金额达1.91亿元,加权平均逾期天数95天,预计竞价时间12月。
另外,南银法巴消费金融2025年第6期、第7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则显示,分别有45801笔、4020笔不良贷款待转让,未偿本息总额分别为3.38亿元、3.43亿元。
对于不良资产转让,一消金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公司通过银登中心转让不良资产,主要期望通过这一方式及时化解潜在风险,改善资产质量,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提升资本利用率、盈利能力,有效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力。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评价,11月再现多家处理不良贷款的消金公司新面孔,表明消金公司高效处置不良资产的需求有所上升,而年末往往也是消费金融公司缓解贷后压力、优化报表的重要时点,此外也体现出在监管部门近年来不断强化关注不良资产处置的大背景之下,机构期望通过积极举措来减轻历史包袱,将精力放在更重要的拓客、风控等业务上。
“不良资产转让是行业通行做法,依法合规。”谈及不良处置对业务的影响,南银法巴消费金融进一步回应,公司资产质量稳定,各项经营指标良好,且建立了全流程风险自主管控体系,制定了科学审慎的风险指标管理目标,各项经营指标良好,不良率稳定在目标范围内,拨备覆盖率充足,且处于较好水平。
长逾期资产处置集中
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中银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建信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等十余家消金公司都在转让不良贷款。
较往年来看,消费金融公司对外挂牌转让不良资产的规模和频率出现上升,也显示出行业加速风险出清的趋势。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从机构来看,在对外挂牌转让不良资产的消金公司中,中银消费金融等头部机构较为活跃,且转让价格偏低。而从行业转让的资产特征来看,年内转让的不良资产整体呈现小额分散,且长逾期资产(逾期超3年、5年)占比较高。此外,行业机构转让价格普遍偏低,多数项目起拍价低于账面价值的1折,部分甚至低至0.17折。
为何都集中处理长逾期资产?处置存在哪些难点?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向北京商报记者谈及了多个层面的痛点,比如长账龄资产已基本丧失正常回收可能,不仅持续拖累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等关键指标,还占用大量人力与系统资源用于低效催收。
此外还有一大难题则在于估值分歧大、买家稀缺,且底层数据质量参差、法律瑕疵多,导致即便价格很低也难觅接盘方。
联储证券研究院副院长沈夏宜进一步指出,因为处置成本高,回收价值低,市场供给过剩,因此此类长逾期资产折扣率多低至1折以下,在她看来,长逾期资产会拖累机构整体资产质量和资金周转效率,阻碍新增业务拓展,因此机构对于此类不良资产的甩卖需求更为迫切。
谈及为何会在年底集中不良资产转让,一消金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主要为快速盘活资产,提前收回一部分收益,继续投资优质资产;另对长逾期资产处置难点,其认为,“主要是用时间换空间,所以回收时间比较长。另外,不良资产规模和频率上升,也与前期快速发展有一定关系,因为当前整体对外挂牌转让不良资产的规模和频率上升,短时间也会影响供求关系,出现价格涨跌”。
当然,除了长逾期业务外,也有机构在推动短逾期业务进入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业内认为,这主要是为获取更优处置效果。
“我们主要根据经营管理需要开展不良资产转让,也会审慎选取入池资产。”一华东地区消金公司从业者称,公司高度重视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统筹制订了年度不良资产批量转让计划,以合规审慎为组包原则,确保资产包选取与公司经营发展目标相匹配。
不良处置规模仍将保持高位
业内认为,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与市场机制完善,2026年消费金融行业不良处置规模仍将保持高位,处置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王蓬博认为,这反映出行业在经历高速扩张后进入风险暴露期,叠加监管趋严、共债风险上升及经济修复不及预期等多重因素,倒逼机构主动寻找方法。
“这是行业加速风险出清、从粗放式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的必然过程。”联储证券研究院研究员易碧归称,一方面监管鼓励风险出清,近两年政策在品类和试点范围上都有扩容;另一方面是个人消费贷不良率上升,机构需快速回笼资金优化财务报表,消金公司也可通过批量转让降低催收和诉讼成本、释放风险资产。
“这既与消金行业整体的贷后压力有所关联,也体现出消金公司对公开处置不良资产方式的认可。”苏筱芮同样说道,在她看来,除了不良资产转让之外,也有消费金融公司在前端环节采取其他举措以进行应对,比如不再以追求规模绝对增长为目标,而是严控增量,提升准入门槛;另外,消金公司也可加大自营催收人才招聘以及强化催收外包机构协作;此外也可适当引入调解机构、建立协商机制,对于确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客群提供“金融纾困”相关服务。
前述消金公司相关负责人也提到,后续公司将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客户信用评估,严控增量、提升准入门槛,并通过技术手段辅助管理,定期清查与动态监测和强化内控与合规管理等方式缓解贷后压力。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