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老字号馆里人头攒动。

大方漆器展示。

贵州老字号推介会。

刺梨红茶展示。

陈氏烤鸡热卖。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冯倩
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青
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期进入尾声,贵州老字号展馆收获满满。这是贵州在进博会首次设立老字号展馆,24家老字号企业携我省白酒、医药、食品加工、手工艺品、茶叶五大特色品类产品集中亮相,借进博会舞台刮起一阵贵州旋风。
“进博会是展示、推广贵州农特产品的一个好机会。”但家香酥鸭带去了10余种特色产品,该公司加盟运营部张波说,“要务必把握这样的机会。”
1987年成立至今,但家香酥鸭已从一个路边摊发展成为年销售额突破亿元的餐饮品牌。特别是近年来,但家香酥鸭通过自产、联合开发和代工等方式,严选100多类农特产品入驻门店,作为伴手礼搭配销售,助力贵州农特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张波介绍,但家香酥鸭在国内已设立300余家门店,接下来将国内外“两条腿”发展,比如已准备在柬埔寨设立直营店。
在贵州老字号展馆进门的醒目位置,黔宝金店展示的非遗花丝系列产品,将传统手工编织技艺融入青花瓷元素,把国潮风“玩”出了新花样。“黔宝金店是百年老店,如何将民族文化与现代创新相融合,让贵州文化产品‘走出去’,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黔宝金店品牌负责人黄梅介绍,经过多年布局,今年9月,该公司在丹寨县打造的“黔宝·国春非遗博览馆”开馆,内设非遗工坊、现代工坊,集旅游、参观、体验于一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希望借助进博会,让更多国际友人了解贵州民族文化与手工艺品。”黄梅表示,该公司将不断创新设计,让传统与潮流共鸣,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苗药与文化的跨界融合让胡三帖大受关注。“我们是中国苗药唯一的中华老字号,只要贴三帖,效果特别好。”在胡三帖集团展台前,观展者常常扎堆。这是贵州苗药产业的龙头企业,有300多年的历史,业务和产品涵盖传统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特色和茶叶等领域。“此次参加进博会也是为了明年在上海开设自营店做准备。”贵州胡三帖集团董事长胡世卿介绍,胡三帖广东中心即将开业,之后还将在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开设店铺,向世界展示贵州独特的文化魅力。
白酒是贵州的一张靓丽名片,在老字号展馆里也是最显眼的。“是否可以考虑到新疆喀什开店呢?”来自喀什的一位参展商一边品尝一边问。
“好的呀!”金沙酒业市场专员廖旭热情回复,“西北地区还是我们金沙酒业的空白,有机会一定去。”
金沙酒业不仅带去摘要最新产品千里香汇,还有不同价位以及应用场景的白酒。“每天都能留下二三十个国内外参展商的联系方式,接下来将加强跟踪联系,争取拿下国际大单。”廖旭说。
高山云雾出好茶。贵州省雷山县毛克翕茶业有限公司带去的雷山银球茶、雷公山清明茶和雷山云雾红茶3个产品广受参展商的喜爱。“希望让更多的国际参展商了解、认识雷山茶,助贵州茶飘香世界。”雷山县毛克翕茶业有限公司销售专员姚莉丽说。
赫章县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腊肉制品,在开展第二天就销售了4万余元。不仅如此,该公司还与山石榴(上海)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超500万元。赫章县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常玉说:“山石榴公司用货量每周在两吨左右,这对公司进入上海奠定了基础。”
当前,“贵州老字号”企业有217家,其中“中华老字号”企业17家。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从强化品牌培育、深化场景融合等方面着手,加强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合作,并联合电商平台拓展跨境销售渠道,接续讲好贵州老字号故事。
大方漆器:
充满生机走向未来
11月7日,在第八届进博会“品牌,让世界更美好”——中外品牌论坛上,贵州老字号企业大方漆器获评2025“中国非遗·进博好物”,这是进博会上贵州老字号企业首次获得该项殊荣。
“第一次参加进博会就获得此荣誉,十分激动。”毕节市大方县高光彝风漆器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焱说。
方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色,提起钓鱼钩。在进博会贵州老字号展馆内,各式各样的漆器制品赢得众多参展商的喜爱。
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已有2200多年历史。作为“贵州三宝”之一,大方漆器不仅是生活器皿,更是深厚的历史与民族文化的珍贵载体。“近年来,大方漆器不断创新,花色品种已达200余种,还出口到东南亚等国家。”高焱介绍,今年3月,大方漆器景盘《彝生情缘》还被选为2025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伴手礼。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辉煌的过去,有闪光的现在,还要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高焱表示,进博会是吸引全球客商的国际化舞台,也是企业提升品牌价值的最佳平台,大方漆器将继续“走出去”,让世界听见中国文化的悠远回响。
陈氏烤鸡:
把“百年味道”变为“城市符号”
走进贵州老字号展馆,卤香四溢,陈氏烤鸡展台前总是围满了人。
“我们家烤鸡将扒鸡和烧烤技术相结合,鸡肉鲜嫩又软又糯,特别是我们的秘制配方,四代人传承总结而成。”陈氏烤鸡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萨萨忙个不停。
“味道的确不一般。”上海参展商刘静点赞道。
陈萨萨,陈氏烤鸡第四代传承人,2015年接手企业以来,迅速将陈氏烤鸡店从3家扩张到了59家。“绝不卖隔夜鸡肉。”她说,“从选鸡、卤味、烧烤直到成品,每一道流程都要严格把关;扩店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品质,才能永久走下去。”
当卤香与炭香在舌尖交汇,陈氏烤鸡将“百年味道”演变成了“城市符号”,被列为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希望祖辈留下的味道也能‘走出去’。”陈萨萨笑说,借助进博会平台,让世界品尝到了贵州味道,也希望陈氏烤鸡店能开到省外、国外去,让贵州烤鸡飘香世界。
刺梨红茶: 与国际市场一起定义好茶
“我们的刺梨红茶来自高山云雾的贵州,有刺梨的酸涩,也有红茶的清香。”走进贵州老字号展馆茶叶展区,一名工作人员递上来一杯刚泡好的刺梨红茶。
贵州,全国刺梨产业的引领地。“从手工采摘、分拣,到水洗、揉合、烘干、包装,刺梨红茶要经数道严格工序。”贵州中煜科技公司副总经理毛守强介绍了刺梨红茶的来历:刺梨富含营养价值,但口味酸涩,如果将茶叶的清香与刺梨揉合,是否会有不一样的味道呢?3年前,在该公司研发团队的实验下,贵州中煜最终选择红茶搭配刺梨。
“我们尝试用红茶、绿茶、白茶与刺梨结合,无论舒适度、口感都是红茶最佳,因此去年起公司正式上线刺梨红茶系列。”毛守强介绍,从去年不到1000斤到今年突破2万斤,刺梨红茶销售一路飘红,也坚定了他们深耕刺梨市场的决心。
“进入10月份,刺梨果就收不到了,等到明年产果期,我们将加大采购量。”毛守强说,参加进博会,是贵州中煜了解市场、探寻刺梨茶的品牌方向和国际化路径的一个窗口,“我们的理念是‘让世界品尝贵州茶’,‘与国际市场一起定义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