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专家到新农人


在河北省饶阳县留楚镇北空城村村民宋志杰的果蔬大棚里,西红柿挂满藤蔓,随手摘下一个掰开,沙甜的果肉裹着晶莹的汁水。饶阳县农民高级技师宋长江踩着胶鞋穿梭在棚垄间,手里攥着糖度计,弯腰从不同植株上摘下果实测量,眉头时而微皱、时而舒展。

“这棚糖度12.5,还差点意思。夜间温度得控制在12摄氏度左右,拉大昼夜温差,糖分才能攒得足。”宋长江一边对宋志杰讲解,一边顺手拨开叶片,指出植株通风不足的问题,“叶子太密会挡光,还容易滋生病菌,赶紧把底层老叶、病叶打掉,通风透光才能养出精品果。”宋志杰拿着本子飞快记录,时不时点头回应。

从毛头小伙到“田秀才”“土专家”,再到“爱农业、懂技术、善创新、能带头”的“新农人”,30多年来,宋长江不仅自己通过设施蔬菜种植走上致富路,还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蹚出一条集约化、生态化、智能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随着干出一项项成绩,宋长江成为河北省首批农民技术职称获得者,并获河北省“最受欢迎特聘农技员”、河北省2023年度“最美农民工”等称号。

农田精种辟新路

河北省饶阳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宋长江祖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从小就深知农民的艰辛。上世纪80年代末,饶阳县大尹村镇南北岩村还是以传统粮食作物种植为主,村民收入有限。

“我当时听说邻村有人种大棚挣钱了,心里痒痒的。”宋长江回忆道,尽管既没资金又没技术,他还是决心在这片土地上辟出一条致富路。敢想敢干的宋长江靠着筹措来的几千元钱,在南北岩村建起全村第一个大棚,种植起了设施蔬菜。

然而,大棚种植并非易事。宋长江说:“刚开始的时候,啥都不懂,全靠摸索。”有一次,大棚里的黄瓜苗突然大面积枯萎,宋长江急得团团转,四处求医问药无果。最终,他在一本农技书上找到答案,原来是土壤中的病菌作祟。这次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此后,宋长江开始学习棚室种植技术,还购买不少农技知识书籍和报纸。白天握锄头,晚上学技术,夜深人静时,宋长江捧着书报细细研读,潜心学习知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学习和摸索,宋长江很快成为种田的“好把式”:他的棚室种植技术越来越娴熟,种出的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品质上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他培育的吉诺比利西红柿亩产超2万斤,不仅亩产比普通品种高,还能卖出好价钱。

“记得2019年,在饶阳县的蔬菜种植比赛上,我种出的甜瓜和西红柿拔得头筹,分别获得‘高品质甜瓜大王’‘高品质蔬菜优秀奖’。”宋长江自豪地说,“得奖那刻,心里的滋味真是比吃了蜜还甜。”

就这样,凭着一腔热情和一股韧劲,宋长江的大棚从最初的1个发展到10余个,种植品类也从黄瓜、西红柿扩展到辣椒、豆角、甜瓜等10余种果蔬。

“我真是把大棚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宋长江感慨地说。他种植的大棚也成了村里的样板棚,每年都有不少人来参观学习。

合作经营挑大梁

随着大棚种植事业逐渐走上正轨,宋长江开始思考如何带动乡亲一起致富。

2019年,宋长江成立红响种植家庭农场,并探索合作经营模式。“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宋长江说。

在宋长江的带动下,南北岩村20多户农户开始尝试大棚种植。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很多农户都遇到难题。

“宋大哥,我家大棚里的西红柿怎么总是不结果呢?”一天,合作社社员韩建勇找到宋长江,咨询种植中遇到的难题。宋长江立刻来到他的大棚里,仔细观察一番后,发现是授粉不足。

“建勇,你看西红柿花开得多好,但是缺少授粉。你得买点熊蜂放进来,它们能帮助花儿授粉。”宋长江耐心地解释。他还详细地讲解了熊蜂授粉的好处和注意事项。果然,没过多久,韩建勇大棚里的西红柿就结满果实。

“老宋啊,你可真是我们村的‘田秀才’。要是没有你,我们哪知道大棚还能这么种。”韩建勇夸赞道。

在宋长江的努力下,红响种植家庭农场成为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设施蔬菜创新团队示范基地。

“老宋,你今天摘多少箱果?我给留出地方来。”果子还在枝头上长着,宋长江就接到北京新发地蔬菜采购商的订购短信。现在,搭上净菜进京直通车,宋长江种植的西红柿等果蔬摆到北京的超市货架上。

“我也是看着老宋的新品种西红柿卖得好,就跟着一起种。”种植户宋国臣说,在宋长江的帮助下,他试种果菜两用的西红柿,当年就尝到甜头,“行情好的时候一斤能卖到4元多,一亩地能多收入不少钱呢。”

“跟着老宋干,我们心里有底。”说起宋长江,南北岩村很多种植户都竖起大拇指。

在宋长江的带动下,南北岩村的大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共发展棚室约2000亩,年产各类果蔬约4000吨。

看到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设施蔬菜种植走上致富路,宋长江笑着说:“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我心里比啥都高兴。”

农技推广再发力

平时,宋长江经常去田里转悠,主动帮每家每户查看果蔬种植情况。每当接到农业技术方面的咨询电话时,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仔细了解各种农田管理措施,剖析出现症状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019年3月,经过层层选拔,宋长江被聘为饶阳县首批农技推广服务人员,为全县80多个村子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宋长江深感田间指导与系统传授知识有很大区别,前者用一些土办法和老经验就能应付,后者则需要扎实的农业技术基础知识。

为了弥补知识的不足,宋长江考入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作物生产知识,在紧张课堂学习之余,他还为饶阳当地以及周边县市农户进行技术服务。一边学、一边干,宋长江逐渐成为金牌农技推广员。

近几年,宋长江不仅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传经送宝”,还化身在线“辅导老师”,时刻解决种植户急难愁盼问题。他善用新媒体发声,结合时令节气,以图文、视频、直播等形式,广泛传播科学绿色种植技术。

“做农业必须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把农业做得更好。”宋长江常常这样对种植户讲。

除了提供技术指导外,宋长江还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逐步筛选出10余个果蔬新品种。

“俺想尝试种植‘博洋9号’甜瓜,但是没啥经验。听说宋老师技术好,特地来向他请教。”来自沧州市的种植户张洪升说。

宋长江热情接待了他,并详细讲解甜瓜的种植技术和注意事项。后来宋长江还多次上门指导,使张洪升成功种植出品质上乘的甜瓜。

“以往我们农业种植都是一年一季,在宋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改为一年两熟,春天种植甜瓜、夏天种植西红柿。”在宋长江的帮助下,保定市涞水县30多户农户改进种植模式并获得成倍收益。

为提升农民种植水平,宋长江为农户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每年组织集中培训活动10次以上,累计培训人数超过2000人;每年为衡水、沧州、保定等地的农民进行技术指导达千次以上,有力带动了农民增产增收。

“宋老师讲解接地气,我们一听就懂。他还特别有耐心,怎么问都不烦。”许多种植户都对宋长江赞不绝口。

“农技推广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宋长江说,“只有让更多人掌握先进种植技术,我们的农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如今,已经56岁的宋长江依然忙碌在田间地头。他笑称自己赶上了好时候,也正处于“当打之年”,要继续做理念新、技术新、思想新的“新农人”。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