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内装进阶需打破成本及个性化关卡


(来源:北京商报)

城市更新正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老旧小区改造、商业空间升级等多元化需求增长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控制工期、优化成本并实现个性化适配,成为实践中的关键课题。工业化内装凭借其标准化、高效率与低损耗的特点,逐步成为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路径,并在城市更新的多个应用场景中展现出高度适配性。不过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工业化内装迎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但在成本控制与个性化适配方面仍面临现实挑战。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相关技术持续进步,工业化内装在隔音、防水及环保等关键性能上已实现显著提升,相关投诉大幅减少,行业整体已从早期探索步入成熟应用阶段。当前,城市更新正朝着“以人为本、生态修复、有机更新”的方向深化推进。在这一进程中,工业化内装通过不断突破成本与个性化之间的平衡难题,为城市更新项目提供更加可持续的装修解决方案,助力构建更宜居、更高效的城市空间。

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在城市更新与住宅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工业化内装逐步从保障房、长租公寓延伸至商业改造与高端酒店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的适用性。

在租赁住房中,工业化内装的优势尤为突出,此类房源周转速度快。采用工业化内装后,极大提升房源利用效率。在深蓝智库年度论坛系列活动“城市更新及好房子建设”工业化内装发展系列沙龙第五期“直面城市更新项目痛点工业化内装如何提供解题思路”直播现场,北投置业营销中心总经理李元鹏指出,北投在通州的一个租赁住房项目中,全部采用工业化内装。由于租户流动性大,工业化内装可以快速更换有问题的部件,使房屋在下一个住户入住前达到“准新房”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商品房项目中,工业化内装则成为解决购房者顾虑、优化开发效率的关键手段。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在商品房项目中,北投将工业化内装用于卫生间等复杂功能空间,不仅缩短了工期、控制了成本,更解决了传统装修中砖缝对齐、材质观感不均等细节问题。

事实上,随着工业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工业化内装在高端酒店领域的应用正逐步走向深化与成熟。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设计中心副主任余亦军表示,高端酒店虽有个性化设计需求,但通过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工业化方式,既能克服现场施工的不利条件,又能保证装修效果的完美呈现,这是一种升级版的工业化应用。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工业化内装展现出独特价值。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老旧小区时注意到,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空间狭小、承重墙不可改动等问题,想要调整房屋结构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诸多老旧小区住户向记者表示,家里如果漏水,想要维修成本很高。同时,很多墙面是承重墙,无法调整格局。

装饰协会住宅产业分会专家、华耐智装科技装配事业部总经理张开飞表示,对于老旧小区而言,工业化内装可通过管线明装、模块化构件等方式,在不破坏建筑结构的前提下实现空间功能升级。传统装修改造老旧小区往往需要砸墙砸地,既存在安全隐患又扰民,工业化内装能减少对结构体的破坏,降低二次装修成本与环境干扰。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工业化内装逐步成为行业主流、快速渗透各场景,成为城市更新与好房子建设的核心选择,既得益于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也离不开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此外,工业化内装的效率、环保、质量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日益凸显。

事实上,技术进步是工业化内装发展的核心支撑。随着技术的迭代,工业化内装已从早期的投诉频发逐步走向成熟。李元鹏表示,早些年工业化内装的投诉主要集中在声响、漏水等问题。但随着技术更新,现在投诉中与装修相关的已非常少,这说明技术在不断迭代,隔音、防水、防潮、降噪等问题已逐步解决。

余亦军认为,从产业发展、人口结构到劳动力成本变化,再到绿色低碳要求,都推动着“建筑工人”向“产业工人”转型,工业化内装正是这一趋势的核心体现。工业化是建筑产业发展不可逆的趋势。随着劳动力结构变化与绿色低碳要求提升,传统湿作业面临挑战。工业化内装施工速度快、垃圾少,更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

在政策层面,城市更新相关政策让城市更新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也为工业化内装带来广阔市场空间。同时,“好房子”标准的出台,从层高、气密性、低碳环保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而工业化内装有助于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这些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化内装的效率优势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尤为突出。工业化内装无需现场湿作业,构件预制完成后直接运输至现场装配,大幅缩短施工周期。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工业化内装能大幅减少施工现场的二次垃圾,传统装修现场湿作业多,垃圾产生量大。工业化内装的构件多在工厂预制,现场只需组装,除拆除外基本没有二次垃圾,符合低碳环保要求。此外,工业化内装还能提升资源利用率,契合生态修复的城市更新理念。

李元鹏表示,部分租赁住房项目因采用工业化内装,住户更替时的翻新效率大幅提升,这是传统装修无法相比的。“好房子”的理念是低碳节能环保、隔音降噪,为居住者营造舒适环境,这与工业化内装的特性高度契合。

成本与个性化待解

在城市更新与“好房子”建设的浪潮中,工业化内装既迎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仍面临现实挑战,亟须业链各环节协同攻坚。

个性化需求与标准化生产的矛盾,成为工业化内装适配更多场景的核心挑战。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工业化内装的成本优势仍依赖于大批量标准化项目。在个性化需求强的城市更新或高端项目中,若批量不足,成本反而可能高于传统装修。城市更新项目中,无论是老旧小区改造还是商业空间升级,都存在较强的个性化需求,而工业化内装的核心优势在于标准化与可复制性。如何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控制成本,是行业必须破解的课题。

此外,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对装修风格、空间功能的差异化需求更为突出。张开飞分析表示,当前工业化内装在模仿传统装修的“奢华感”方面存在不足,但在空间多功能化、智能化嵌入方面具备优势。企业现在面对的不是上一代人的审美,而是“90后”对灵活、智能居住场景的期待。

李元鹏分析认为,随着行业对成本与个性化问题的持续破解,工业化内装的普适性会越来越强。只要能解决成本与个性化选择问题,并通过更多案例向社会展示成果,普通老百姓对工业化内装的认知会逐步提升,其应用场景也会进一步拓宽。

张开飞表示,华耐智装正致力于推动“低成本化”与“旧改适配”双轨发展。华耐智装要实现与传统工艺相近甚至更低的造价,并在老旧住宅改造中做到更安全、更快捷、更环保。

从试点探索到多场景推广,工业化内装已逐步成为支持城市更新与好房子建设的关键技术路径。当前,随着相关标准不断完善、产业链逐步成熟,其在提升建筑品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的价值日益凸显;在技术创新持续赋能、行业协同深度发力以及政策持续引导的多重驱动下,工业化内装进一步在保障居住品质、提升建设效率、深化绿色低碳发展等维度拓展价值空间。未来,只要在成本优化与个性化设计上实现关键突破,工业化内装有望真正走向普及,不仅为中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筑牢技术根基,更能为城市空间升级与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北京商报记者 翟枫瑞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