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中国已连续8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个自贸协定。随着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释放出越发强劲的正溢出效应。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说:“在全球经济日益分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开放不仅为其自身发展提供动力,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了可预期、稳定的合作前景。”世界需要开放的中国,中国的开放也将成就更加包容、繁荣、可持续的世界。“十五五”时期,中国将继续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发挥好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的先行先试作用,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统筹布局建设科技创新、服务贸易、产业发展等重大开放合作平台,通过自身的高水平开放,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开放合作,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强大动力。
扩大国际务实合作。中国坚定倡导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以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精神引领不同体量、不同制度、不同文化国家加强合作,坚决抵制“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积极引领建设国际合作新平台,打造全球共建共享的新高地。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金融合作平台,为全球互联互通提供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有力带动沿线国家在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基础设施的升级,成为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支撑。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2025年10月初坐上匈塞铁路首班列车时,由衷感谢中国的合作,表示“合作不论大小,只要真诚,就会有丰硕成果”。“十五五”时期,中国将继续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指引,不断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统筹巩固传统领域合作和稳步拓展新兴领域合作,继续与共建国家携手绘制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
分享宝贵发展经验。作为全球南方一员,中国深化南南合作,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成立总额40亿美元的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支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相关务实合作。在基金项目下,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等20多个国际组织在60多个国家实施了170多个项目,惠及3000多万人,实实在在地增进了当地民众福祉,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强大动力。“十五五”时期,中国将继续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通过南南合作等平台,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工业化道路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不附加政治条件,真心诚意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以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促进全球南方国家共同繁荣。
二、增进国际共同安全
安全问题事关人类前途和命运,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是唯一将和平发展写入宪法和执政党党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大国。2022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为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应对全球安全挑战、完善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新方案。中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持续做动荡世界中的稳定力量、和平力量。
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对抗和不公,不是因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过时了,而恰恰是由于这些宗旨和原则未能得到有效履行。联合国作为国际体系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迄今已缔结2.7万多项双边条约,加入600多项国际公约及修正案,参与了几乎所有政府间国际组织,是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和维和摊款国,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5年来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中国“蓝盔”已经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十五五”时期,中国将一如既往坚定维护联合国的地位和权威,推动各国利用联合国平台加强对话合作,协调有力行动,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发挥大国独特作用。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中国始终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发展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为世界和平稳定作出应有贡献。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中国坚决捍卫多边主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格局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促成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支持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2025年10月20日,国际调解院在香港正式开业,标志着全球首个专门通过调解解决国际争端的政府间组织正式投入运营。国际调解院是由中国牵头、经各方共同协商建立的、以条约为基础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十五五”时期,中国将继续致力于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以和平友好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为现有国际争端解决机构和解决方式提供有益的中国智慧,充分彰显大国担当。
深化同周边国家全方位合作。周边国家与一个国家的发展繁荣密切相关。中国始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突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中国坚持同周边国家深化全方位合作、加强各领域交流、共同维护和平稳定,形成务实高效的周边工作框架。截至2025年3月,中国已同17个周边国家达成构建命运共同体共识。“十五五”时期,中国将继续以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为共同愿景,以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为理念方针,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平台,以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为战略支撑,积极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
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作为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致力于共促全球南方事业,主张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中国始终坚持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制定了中非加强全方位合作的崭新蓝图,中阿合作论坛引领新时代中阿合作迈上了新台阶。“十五五”时期,中国将主动应对风险挑战,顺应广大发展中国家诉求,积极推动发展议题重回国际议程中心位置,支持全球南方联合自强,加大援外力度,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
三、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完善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走到新的十字路口。2025年9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这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为新形势下全球治理变革指明了前进方向,体现了中国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完善的决心与担当。中国将以自身发展理念和实践为基础,充分践行全球治理倡议,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完善,为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为全球经贸体系治理提供新动力。全球贸易、金融治理的制度与机制正在深刻重塑中,中国将成为该领域全球治理新范式的重要推动者、治理稳定的关键贡献者。2025年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的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时宣布,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将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这一宣示充分体现了中国对推动构建更加平衡、公正的全球贸易体系的承诺。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中作用不断提升,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货币、全口径支付货币排名中均排名前三位。“十五五”时期,中国将继续推进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改革,推动构建和维护公平公正、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国际经济秩序。
为全球生态治理担当新表率。中国将进一步发挥表率作用,引领全球绿色转型进程。2025年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十五五”时期,这一庄严承诺必将转化为更加有力的生态治理行动。中国将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中国将进一步深化、拓展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南方国家在新能源建设与应用、防治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交流合作,积极与国际伙伴共享绿色发展经验。中国还将进一步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生态治理机制,维护《巴黎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治理生态规则的权威性,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更加强劲动力。中国将继续与世界各国携手前行,共同应对全球生态问题,形成保护地球家园的强大合力,使全球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
为全球新兴领域治理作出新贡献。中国将继续积极引领、参与新兴领域治理机制发展完善。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广泛开展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帮助南方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能力建设,为弥合全球智能鸿沟作出中国贡献。在全球互联网治理领域,中国发布《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倡导《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呼吁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与国际社会携手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在外空治理领域,中国坚持发挥联合国外空委员会作用,维护以《外空条约》为基础的外空基本行动准则,积极探索在空间站、深空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增进全人类特别是南方国家福祉。“十五五”时期,中国将继续坚决反对一些国家秉持“唯我独尊”心态,以单边主义、“小院高墙”等手段独占新兴领域主导权的行径,始终坚持为破解全球新兴领域治理难题贡献智慧和力量,让人类最新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
四、书写人类文明共同繁荣新篇
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繁荣美丽、各国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的重要动力。202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不同文化间交流合作。中国将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出方案、谋划路径,书写不同历史文化、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和平和睦和谐相处的璀璨篇章。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本色和魅力所在。平等包容的对话交流是消除歧视偏见、增进理解信任的关键。2024年6月,第78届联大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决议,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今年6月10日,世界各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这是全球文明倡议凝聚起消弭误解隔阂、增进民心相通力量的生动注脚,充分表明全球文明倡议倡导的“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已成为国际共识。“十五五”时期,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开展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积极考虑承办2028年联合国文明联盟全球论坛,持续发挥“文明对话国际日”和文明交流对话平台积极作用,增进不同文明和合共生、共同繁荣。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寄托着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企盼。习近平主席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在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感召下,国际社会愈发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打破冲突对抗、走出安全困境的唯一出路,公平与正义是弥合发展鸿沟、维护全球南方权益的必然要求,民主与自由是推动文明互鉴、保障平等发展的价值前提。“十五五”时期,中国将继续坚持通过自身与共同发展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通过维护和平与安全捍卫全人类共同价值,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通过完善全球治理维护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世界各国进一步认识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意义,携手各国进一步将共同价值转化为共同利益,构建持久稳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重视文明传承与创新。文明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更需要与时俱进。中国一贯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项工作,全力支持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与世界各国合作开展考古研究、开展经典作品互译;建设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中匈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等平台,为促进各国文明传承创新架起重要桥梁。同时,推动新技术、新业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相融合。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风靡全球,《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推陈出新的中华文化产品爆火出圈,向世界展现了“变酷的中国”。“十五五”时期,中国将鼓励更多文化企业和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各国在联合考古、古迹遗址保护与修复、古代文明研究、打击文化财产非法贩运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以新技术发展、新产业模式、新产品形态赋能文化创新,为助力世界各国文明传承创新作出更多贡献。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人民是文明交流的主体,民心相通是文明互鉴的根基。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出访美国、法国时,先后提出五年邀请五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三年法国来华留学生突破一万人、欧洲青少年来华交流规模翻一番;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宣布推进实施“十大伙伴行动”,将文明互鉴伙伴行动列在首位;在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会议上提出与拉方携手启动“文明工程”,宣布一系列人文交流合作举措……2025年上半年,来华外国人入出境数量达到3805.3万人次,同比增长30.2%,免签入境人次同比增长53.9%,“中国游”成为海外民众的新风尚。“十五五”时期,中国将继续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落实文化交流项目,持续出台切实有效措施,加强文旅资源国际推广,提升入境游便利化国际化水平。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优化外国人来华政策,吸引外国优秀学生来华学习,引育世界优秀人才。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心灵相通,让文明交流成果造福更多民众。
五、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提出以来,已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这一重大理念已连续8年写入联大决议、9次写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宣言,8次写入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宣言,其核心要义被纳入联合国《未来契约》,已成为当今世界具有重大标识意义的国际公共产品,对世界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各国根本利益、人民普遍愿望更加同频同步,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取得更积极进展,携手开拓人类美好未来。
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体系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发展为系统的科学体系: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努力目标,以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为实现路径,以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普遍遵循,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基本支撑,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为战略引领,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这一体系的“建设五个世界”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一脉相通,充分体现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机联系、密不可分。“十五五”时期,中国将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进一步丰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体系,不断完善方案,持续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体系的指导力和引领力。
拓展多层面多领域命运共同体建设。在中国同各方携手努力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取得全方位丰硕成果:双边层面,中国同印尼、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南非、尼日利亚、古巴、巴西、塞尔维亚等数十个国家就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区域层面,中国倡导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同非洲共筑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同中亚、东盟、阿盟、拉美等区域命运共同体建设相继展开;全球治理层面,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全球发展共同体、人类安全共同体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十五五”时期,中国将积极团结一切愿意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国家和区域性组织,共同探索极地、外空等全球公域治理,更多拓展命运共同体建设范围及领域,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走深走实。
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践平台。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2年来,已成为中国与共建国家携手发展的合作之路、机遇之路、繁荣之路。2024年,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从行动计划、建设布局、项目推进等方面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新的部署。当前,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汇聚150多个国家的和平发展梦想,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土耳其国际问题学者苏艾·妮汉·阿彻卡伦说,“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在众多国家和地区建设铁路、公路和数字网络等基础设施,深化合作,促进经济发展、贸易融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帮助发展中经济体更好融入全球市场。
今天,“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斐然:已建成中老铁路、雅万高铁、钱凯港、蒙内铁路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1万列,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驼队”。2025年10月13日,中欧北极快航航线这条“冰上丝绸之路”迎来了从宁波舟山港开往英国的首艘货船。农业、教育、医疗、减贫、水利、防灾减灾等领域一大批“小而美”民生项目落地生根,有效增进了共建国家人民福祉。“十五五”时期,中国将进一步加强与共建国家战略对接,强化合作规划统筹管理。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完善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布局,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提升中欧(亚)班列发展水平。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化贸易、投资、产业、人文务实合作,拓展绿色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卫生健康、旅游、农业等领域合作新空间,让合作成果更多惠及共建国家和地区人民。以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以务实行动和实践成果增进世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愿景的理解与认同,汇聚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合力。
结语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途,一程接着一程。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强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一五”到“十四五”,一个接一个五年规划(计划),勾勒出人类历史上最宏阔的现代化进程。以五年规划为主线统筹引导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也是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十四五”收官之际,一幅山河锦绣、盛世昌荣的恢弘画卷已经铺展开来。“十五五”征程开启之时,历史又将书写新的一页,世界将再次见证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因势而谋,乘势而上。“十五五”时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的重要一程。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愿景,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科学指导,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为坚实基础,把“十五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规划好实施好,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中国信心十足、底气十足、力量十足。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确保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航船行稳致远,不仅要有“十五五”规划宏伟蓝图引领方向,更要有“六个基本原则”保驾护航。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定了根本保证、价值追求、首要任务、根本动力、战略途径和重要保障,使中国这艘巨轮每一次扬帆,都能劈波斩浪、风雨无阻、浩荡向前。
胸怀天下,立己达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中国式现代化不追求一家独大,而坚持全球共济、和合共生。“十五五”时期,中国将始终奉和平为基,持续谋开放之举,坚定促合作之实,坚守崇正义之心,在全球发展、安全、治理、文明四大支柱领域,持续为世界赋能,努力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
走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程,不仅承载着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梦想与希冀,更蕴含着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人类未来发展走向的深远意义。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中国将乘历史大势前行,引领全球合作潮流,为人类文明进步注入不竭动能,共绘人类命运与共的壮丽画卷!
编写说明与致谢
《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擘画》智库报告课题组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长曲青山与新华通讯社社长、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傅华任组长,新华通讯社总编辑吕岩松任副组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副部长级)王均伟与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任卫东任执行副组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课题组成员包括李珍、刘敏茹、刘承礼、茅文婷、陈鹤、张学兵、吁帅彪、申森、董晓彤、谢光远、桑田、刘海蛟等。新华通讯社课题组成员包括刘刚、郭建业、崔峰、何悦、王军伟、李劲峰、周正平、全泽源、陶俊洁、毛振华、周楠、何伟、王敬博、魏玉坤、魏弘毅、刘怀丕、谢佼、闫睿、吴帅帅、张博宇、李兆珩等。报告英文版翻译人员为刘亮、李晶、孙显辉、张晰綪、刘帅、马志儒、潘枫,英文版核校人员为申安妮、黄硕、王亚光、谢江、桂涛、陆之奕、袁晔、吴齐、王永康、王卫平、田素雷、黄歆、荣娇娇、石昊。课题自2025年4月启动以来,历时半年多采访、调研、撰写、修改、审校完成。报告的采写和发布得到了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支持和指导,在此一并表达诚挚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