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用中国官网显示,绿谷(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谷医药”)涉嫌在药品“九期一”(甘露特钠胶囊)推广中进行商业贿赂,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其处以罚款40万元的行政处罚。
处罚信息显示,2022年7月开始,为促进“甘露特纳胶囊”的销售,绿谷医药向全国多家医院的医生以学术会议的名义支付讲课费或宴请医生。部分会议举办过程中,绿谷医药还通过虚构会议、虚构捏造参会人员、以不合理频次组织会议、假借医生本职工作会议名义等方式申报会议费用,表面看似符合内部制度要求,实际上是假借虚构或不合理会议名义,向使用绿谷医药药品的医院科室医生支付费用或宴请医生,以达到促进上述药品销售的目的。
2024年7月起,当事人停止讲课费的支付并进行整改。经核查,自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当事人违规开展学术会议共计587场,涉及讲课费60.98万元和餐饮费用22.36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因未发现绿谷医药支付讲课费、餐费的金额与医生所在医院的“甘露特纳胶囊”采购金额具有对应关系,未认定当事人的违法所得。
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绿谷医药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八十八条第二款的禁止性规定,即禁止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任何名义给予使用其药品的医师财物或其他不正当利益。因此,其行为构成商业贿赂。最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款,监管部门决定对绿谷医药处以40万元罚款。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信息显示,2021年5月绿谷医药成为药品“九期一”的上市许可持有人。自“九期一”上市以来,其上市许可持有人一直为绿谷医药,生产企业为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绿谷医药成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是一家专注于慢性复杂疾病药物研发的创新型企业。公司以脑肠轴理论为核心,致力于开发安全有效的创新药物,提升人类认知健康水平。其代表产品“九期一”是国内首个获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原研药物,并于2021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进入医保目录后,患者每月自费仅需300元。因此,市场反应积极,2024年销量达230万盒,销售额突破6亿元,年均增长近50%。
然而,2024年11月,该药品注册证到期后,未能完成续期审批,“九期一”不能再生产。今年4月,全国多地药店出现断货,医保价296元/盒的药品在电商平台被炒至数倍。
今年5月底,绿谷被爆宣布全面停工停产。6月,绿谷医药副总经理王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该公司已于2025年5月30日发布内部通知,“九期一”相关岗位已停工停产。短短一个月后,停工转为裁员,公司现金流已无法支撑最低工资发放。7月2日,绿谷医药公司宣布全国销售人员的最后工作日定在7月30日,仅保留极少数员工支持临床检验工作。
11月3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就上述行政处罚及“九期一”产品后续注册证审批等相关问题数次拨打了其公开电话,均未获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