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站在高处,视野会变得不同。同一片风景,在高处俯瞰时会变得更辽阔;同一条道路,在高处回望时会变得更曲折。这些高处的景色,会引起许多回忆与感受。本期,同学们继续写下了自己站在高处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天坛奇遇记
鲁玥圻(8岁)
北京市宣武回民小学三年级(14)班
我看见人间风景
唐靖童(13岁)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管庄学校八年级(5)班
上周日,爸爸提议带我去爬家附近的山,说想让我体验一下“高处的风景”。起初我并不情愿,我觉得爬山既累又无聊,为什么要去爬呢?走到山脚下,脚边的野菊就深深地吸引了我——金黄的小花开得热热闹闹,微风拂过,花瓣便轻轻摇晃,顺便还送过来一股甜甜的香气,让我瞬间有了力量。
爬了大约二十分钟,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在那一刻,我眼睛瞬间亮了!山下的景色像一幅幅展开的画卷:一大片的稻田铺盖在地上,黄澄澄的,宛如金黄的地毯。耀眼的阳光洒在上面,金黄的光芒在稻田上闪耀,带来了一片暖暖的光晕。微风从远处的山谷跑了过来,先吹向了田埂边的芦苇,那雪白的芦花一下子飘了起来,如天上落下的小雪花般美丽;接着风又钻进了稻田里,可爱的稻穗们立刻齐齐地跟着“点头”。一层接一层的金色波浪,悄然涌动,顺着风的方向往前推进。这让我不禁感慨:原来风是有形状的!是芦花飘出的弯弯弧线,是稻浪卷起来的层层波纹,还是亭角风铃晃来晃去时,划出的圈圈浅痕。
爸爸靠在亭边的栏杆上,指着远处一片整整齐齐的居民楼对我说:“我小时候来这里时,那一片楼还是你爷爷自己种的菜园呢!每次我爬上来,都会对着菜园喊‘爸爸’,这时你爷爷就会放下手里的锄头,笑着朝我挥手,声音就能顺着风飘到亭子里来。”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现在已经见不到菜园了,但每当爸爸说起爷爷时,眼里都闪烁着光芒,就好像风真的能把过去的声音,吹到我们的耳边。
每当风再次吹来的时候,带着山顶特有的清凉,轻轻掀起了我静静的校服的衣角。我抬头看向天空,云朵慢慢飘着;我低头看远处的小河,河水里泛着光;就连山下人家烟囱里冒出的烟,都被风拉成了细细的线。原来站在高处,不只是能看见好看的风景,还能看见藏在风景里的人间故事——是爸爸小时候的快乐,是爷爷曾经忙碌的模样,是时光慢慢走过时,留下的那些暖暖的痕迹。
下山的时候,风还跟在我们身后,吹得路边的树叶“沙沙”响。我牵着爸爸的手,脚步比上来时轻快多了。我忽然明白,爸爸带我登高,不是为了比谁爬得高,而是为了让我在开阔的天地里,接住那些被风送来的、关于爱的回忆。就像今天我看见的风景,其实也是爸爸想讲给我听的故事。
指导教师:刘畅
我看见路的答案
王绎迪(14岁)
北京市中科启元学校初二(2)班
这实在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山顶。
没有想象中的云海翻涌,没有诗词里“一览众山小”的壮阔,只有几块灰褐色石头和一座毫无特色的六角亭子。远方的城市在蓝得令人有些恍惚的天中,无声地衬着我疲惫的身影。
我掏出手机,想要拍张照片,却发现取景框里的画面平淡得让人失望。收起手机,我转身欲离,却在回望的刹那怔住了。
山下的路,那条让我气喘吁吁的路,此刻在秋日的山林间,成了一道温柔的曲线,如一条丝绸轻盈地缠绕在山腰。阳光侧身走过枝叶中的缝隙,在路面洒下斑驳光影。被染成艳红的枫叶,一片片覆在那些光斑上,又被轻巧的光线轻轻盖上。
一阵清爽如水的秋风吹开了那些叶子,让它们免受了被欢笑的行人踏过的痛,卷向五彩的山林。熟透的果实散发着香气,推着落叶掠过仍在倔强开放的野花。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飞过,衔起那片落叶飞向巢穴,而最终,叶子只是静静落回路面,继续聆听人们的欢声笑语,仿佛它们贪恋着那些笑声。
恍惚间,我忽然明白了什么。
这落叶,这脚步,这此起彼伏的笑声,不正是这条路的意义吗?人们从踏上第一步后,登山的终点就是山顶,从发出第一声后,人生的结局永远是注定的。但幸运的是,我们仍然有无限的权利,我们可以选择,我们可以定义。生命的路途太遥远,如果一眼望到头,那便没了你是谁,我是谁,仅剩灰烬。
风起了,带着深秋的凉意。我最后凝视那条山路,它依然静静地在那里,迎接每个向上攀登的人,也诉说着攀登的意义——
路的尽头从来不是目的,路本身就是答案。
指导教师:孙颖
我看见星空下的演唱会
朱原霆(11岁)
北京市西城区志成小学五年级(7)班
古人曾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前的戈壁荒凉孤寂,而现在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成了沙漠中的明珠。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敦煌,我们登上了鸣沙山,看见了星空下的月牙泉,参加了万人演唱会。
步入鸣沙山景区,巨大的沙丘映入眼帘,十分震撼。鸣沙山上的人密密麻麻的,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往上爬,我们也加入爬山的队伍。沙子又细又软,一踩脚就会陷进去。刚刚站定,上面的人脚动一下,就有很多沙子落到我身上。
终于,我们找到一个人少点的地方坐下来,可以欣赏月牙泉的日落了。太阳渐渐躲到沙丘后面,留下一片金色的霞光。火烧云艳丽夺目,就像一朵朵红色的棉花糖。亮起灯光的月牙泉,如月亮一般照亮了整个沙丘。
演唱会开始了,歌词用灯光打在沙丘上,映照出一幅蜿蜒起伏的画面,歌声环绕在沙丘间,犹如神曲回荡在大漠。天上的星星伴着音乐眨着眼睛,一闪一闪的,沙丘上的人们欢快地挥舞着荧光棒,随着音乐一晃一晃的。大家一起投入地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整齐响亮的歌声中,我们的心情如同夏日喝了雪碧一般畅快,同时感到无比的自豪,不禁感慨我们的祖国如今是多么的强大。
最后无人机编队展示了莫高窟、飞天、月牙泉等敦煌的美景,最后展示了两句诗“春风吹度玉门关”和“西出阳关有故人”。“咦?是不是弄错了?”我疑惑不解地说。妈妈附和道:“就是呀,不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吗?”“对呀,应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莫非是故意这么说的?”爸爸若有所思地说。经过一番讨论,我们得出结论:以前的大西北是多么荒凉,而现在已经变成了结合多种文化的地区,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改编之后的诗句更加符合敦煌的繁荣现状啊!
站在鸣沙山上,我看见了星空下的月牙泉演唱会,更看见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指导教师:石文静
我看见历史
陈泽骞(14岁)
北京市通州区私立树人学校八年级(1)班
秋日必登高,登高必名楼。我早就会背“故人西辞黄鹤楼”的诗句,心中充满了无限向往。在这个秋天,我来到了黄鹤楼。
远远地,只望见一座秀丽的木楼,犹如天上宫阙,高大巍峨。我踏着石板路,仿佛有一种穿越的感觉,每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致,玉器、珠宝、画卷……我对其中的一个瓶子最感兴趣,顺着楼梯往上走时,还对瓶子上画的八仙过海念念不忘。越登越高,我感觉崔颢、李白、白居易似与我擦肩而过。
当我爬上顶楼,凭栏而望,整个城市一目了然,云雾缭绕处,一股历史味儿的风扑面而来,又忽觉这黄鹤楼是悬浮在空中的。此时,一只鹤从我下方飞过,我不禁想起了崔颢的那首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恍惚间,只见仙人子安来讨酒喝,老板娘欣然赠酒。子安没钱,在墙壁上画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黄鹤,只要拍手相招,黄鹤就会飞下来翩翩起舞。酒馆生意兴隆。十年后,子安问是否还清了酒钱。老板娘回答足够了。子安驾着鹤飞走了。为了感念仙人子安,老板娘就在原地修建了一座楼阁,取名黄鹤楼。
多么动人的故事。我是一个热爱历史的人,想把古代故事再现出来,让人们更真切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也许,改编成皮影戏是个不错的方式。
我不禁想起,不久前在中秋之夜为大家表演的皮影戏《唐玄宗月游的传说》。一开场,我拿出皮影人物唐玄宗,打开手电筒,光打在幕布上,念道:“八月十五之夜,唐玄宗在大明宫赏月。”一边说着,一边舞动着人物,唐玄宗活灵活现地动了起来。众人拍手叫好。第二幕,唐玄宗来到天上,看到玉树琼楼,彩云飞花。我继续念:“天女各执管弦奏乐,仙音缥缈,唐玄宗感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啊!”“好,太好看了!”大家纷纷赞赏。最后一幕,唐玄宗回到宫中,与杨贵妃团聚,慨叹:“天上纵有千般好处,又哪能比得上人间的一夕团圆呢?”我将手电一关,打开灯,谢幕。屋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看到眼前的黄鹤楼,我双手一拍,好了,有了!我下一个皮影戏的表演,将会是《黄鹤楼的来历》。
我在黄鹤楼上待了很久,夕阳西下,只见长江像一条挂在天边的绸带,美丽异常。我恋恋不舍地走下黄鹤楼,念着那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我要让黄鹤再来!
指导教师: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