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朝阳区获悉,“十四五”以来,朝阳区大力推进百万亩造林绿化、城市“留白增绿”等创新实践,累计拓展高品质绿色空间1.7万亩。截至目前,全区城市公共绿地面积突破1.7万公顷,公园绿地达6500余公顷,两项核心指标均稳居全市前列。
多措并举重塑空间活力
“十四五”以来,朝阳区将生态理念贯穿城市发展肌理。自2022年起,朝阳区率先探索“无界公园”建设,让公园与城市街景有机融合。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68处无界公园,总面积超2100公顷,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聚焦“一老一小”核心需求,朝阳区不断推进全龄友好型公园的建设。目前已成功打造15处全龄友好型公园,新增智慧健身设施、儿童活动区及无障碍通道等便民服务,让每个年龄段都能找到专属乐趣。
此外,朝阳区还以亮马河、坝河为生态轴线,构建起“蓝绿交织”的生态艺术水岸。其中,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的河畔市集、水上运动,更让这里成为首都“夜经济”的闪亮名片。
花园城市建设催生发展新动能
今年,朝阳区通过新建公园,实施“一园一花一品”“一路一花一叶”,建设花园式街区,联通绿道等,持续深化花园城市建设。
以花园城市建设为契机,朝阳区还积极推动文化、商业、旅游、体育产业深度融合。今年举办的第二届“北京朝阳花园节”,延续“游园优惠,商圈通用”模式,通过“公园+文化”“公园+体育”“公园+商业”的多元融合,让绿色空间成为消费新场景,构建起“一地办活动、全域享成果”的共赢格局。
朝阳区将花园城市理念深度融入产业布局,着力打造“花园式办公”新场景。2025年启动的北京朝阳国际人才公园,作为朝阳区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的先导项目,将与国际医院、商业中心等配套设施协同发力,吸引“专精特新”企业入驻发展。
多元共治凝聚共建合力
在城市美化绿化的过程中,朝阳区创新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创新模式,使花园城市建设成为全民行动。在将台花园式街区改造中,属地责任规划师通过社区座谈会吸纳居民建议,从儿童设施到休闲座椅都精准对接需求;日坛公园“朝阳家园艺驿站”与“朝阳花坊”品牌联动,将园艺消费融入商超、社区等场景;亮马河水岸通过政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让生态项目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活力。
从专家规划到市民参与,从政策引导到企业赋能,多元力量的协同让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人心。未来,朝阳区将持续以花园城市建设为支点,让“森林环抱、公园相伴”的愿景成为更多市民的生活日常。
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统筹/李泽伟